第169章 火藥問世,熱武器時代到來!(1 / 1)
「諸位有什麼想法良策,盡管暢所欲言。」
劉羽對曹軍的謀略也摸不準,靠著馬超和涼州軍,最多再加上龐德這位帥才,還能與呂布、張遼、臧霸、高順等並州軍抗衡嗎?
如今的並州軍背後,可是有劉羽這位勢傾天下、有著大漢半壁江山的趙王撐腰。
曹軍+涼州軍VS並州軍背後的劉羽,也是癡心妄想!
但無風不起浪!
曹操和易小川耗費巨大精力,誘引馬騰入京,調馬超和涼州軍入並州戰場,不可能是無的放矢,必然有著他們的陰謀詭計!
文臣武將暢所欲言,但說實話,他們缺少情報資料,信息不對等,很難做到查漏補缺,並且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出現什麼意外可能都有,根本無法提前防範。
隻能在提升己方軍事實力的基礎上,戰術布局上麵未雨綢繆,提前防備。然後其他的軍事作戰,都要交給呂布等前線的並州軍將士!
兵貴神速,情報的傳遞顯然有滯後性,一切都要靠他們自己!
劉羽這位主公能做的,就是命令荀彧調動糧草輜重,無條件的支持並州軍。並且將並州軍的裝備,全部更新換代,百煉精鋼,武器甲胄的碾壓優勢!
正商議著,突然有傳令兵匆匆來報:「啟稟大王,馬院士求見!」
「快請……算了,本王親自去請!」
劉羽說完之後,直接起身。連他都起身了,文臣武將自然不敢端著架子,緊隨其後出門迎接馬院士。
馬院士就是馬鈞,屬於漢末三國最負盛名的發明家之一。
他還原指南車;改進當時操作笨重的織綾機;發明一種由低處向高地引水的龍骨水車;製作出一種輪轉式發石機,能連續發射石塊,遠至數百步;
把木製原動輪裝於木偶下麵,叫做「水轉百戲圖」。此後,馬鈞還改製了諸葛連弩,威力增加了五倍以上。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這一世,劉羽組建「科技院」,將後世的發明創造搬到漢末,不可能事必躬親,有些發明創造也需要「專業人士」過來研究創造,因此網羅了天下發明人材。
就好像劉羽網羅華佗、張仲景等神醫組建「醫學院」一樣,馬鈞也屬於他「科技院」的體係,官居劉羽自創的「院士」一職,屬於秩千石的官吏。
重要的是,劉羽對「院士」極其重視,宛如大漢三獨坐——禦史中丞、司隸校尉、尚書令似得,這是位置不是特別高但是特別受劉羽尊敬的職位之一,地位超然!
劉羽這位主公都尊敬,上行下效,部下那對待這些曾經的「奇技淫巧」,「三教九流」的發明家,那都是當成墨家巨子、公輸班那樣的宗師來對待的!
劉羽之所以到履相迎,如此隆重。因為每一次馬鈞親自拜見,要麼科技院出現重大問題,要麼有什麼重大的發明創造問世了。
「大、大、大、大王——」
在王府院中等候的馬鈞,見到劉羽統率文臣武將出來迎接,受寵若驚,他本就有口吃的毛病,此時更加慌不擇言,邊說邊行禮作揖。
但劉羽也沒有在意,老天爺為他關上了一扇窗,總會為他打開一扇門的。馬鈞有口吃毛病,不善言談,但卻精於巧思,真正的為科技進步做出貢獻的大發明家。
「馬院士無須多禮,不知你此次過來拜見本王有何要事?」劉羽將馬鈞扶起,和顏悅色的問道。
文臣武將有些羨慕,他們主公也隻有在「科技院」的問題麵前,才能露出那種眼中帶光的表情,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愛之情!
「大、大、大王——」
馬鈞神色有些激動喜悅,劉羽從他表情上就可以猜出,這次拜見是喜訊,他放心的同時,也安心等待著馬鈞結結巴巴說完:
「火、火、火、火藥…已經通過…穩定試驗,可以…投入運用了!」
這一句話說完後,馬鈞大口喘氣,顯然肺活量有些問題。眾人聽的有些艱難,但言畢後,全都愣住了,旋即露出了驚喜之色!
哪怕是劉羽早已見慣了大風大浪,已經達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那種處變不驚的地步,此時都是溢於言表的驚喜之色!
「立刻出發去科技院!」
劉羽迫不及待,大手一揮,也不顧什麼並州戰場、涼州軍的問題了,直奔科技院而去。
部下文臣武將緊隨其後。
馬鈞從科技院跑來,此時又欣喜若狂的向著科技院跑去。
對於他這類不善言辭、不善交流、不擅政治的宅男發明家而言,
在充斥著士農工商,充斥著奇技淫巧、三教九流、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影響下,他的發明創造其實是很不受到重用,他的職業是很不受待見的!
馬鈞當初在家中發明創造,指南車、龍骨水車等等,明明有著極大妙用,甚至可以改變民生的發明創造,卻隻是受到當地官吏的嘲笑,他們不理解、不支持!
明明隻需要試驗一下,看看結果,就能知道到底有沒有用處。可是那些人抱著固有的固執念頭,認為奇技淫巧、三教九流,認為這是不思進取的表現,未予理睬。
懷才不遇,備受冷落,這就是馬鈞當時的處境。其實也是他原歷史中的處境。哪怕發明創造了很多科技,依舊沒有改變這種境況。
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現在、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現在,這些是上不了台麵的奇技淫巧。
然而這時候,劉羽出現了!
劉羽親自派人過來邀請馬鈞,加入他的科技院,他的邀請方式很特別,是一把連弩,可以一次性連續發射十支箭矢,有完整的連弩,以及拆解的零部件。
據那名親兵所言,這是他們大王親手製造的第一把連弩,屬於他們軍中的隱秘殺手鐧,同時也是工匠們參照製作的「參照物」。
這一次,將之送給馬鈞當見麵禮,以此邀請他加入科技院!
那一刻,馬鈞感受了一種重視,一種熱愛,一種相見恨晚的知己。那連弩的零部件上,並非多麼精雕細琢,但卻可以看出劉羽對機械的高深造詣與熱愛。
馬鈞毫不猶豫的果斷答應了,拖家帶口,直接來到了冀州趙國。而這一路上,他給劉羽的覲見之禮,是改進連弩,從原本的十發連弩,足足提升到五十發!
增加了五倍的威力!
這把連弩,後麵在幽州戰場,陳到率軍對付公孫瓚的時候,發揮了奇效,立下赫赫戰功。眾將士封候拜將,劉羽也沒有忘記馬鈞,給了高官厚祿的封賞。
但馬鈞對錢財視若無睹,他是熱愛發明,全身心的奉獻給發明創造,他覺得自己的發明可以改變民生,可以改變武器的威脅,讓國家變的更強大!
馬鈞很喜歡科技院的氛圍,更喜歡劉羽對科技院的重視。就好像他們第一次相見,馬鈞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他的機械發明被認為是奇技淫巧的時候,劉羽擲地有聲的回答——
「那是國之重器!」
從那一刻開始,馬鈞就死心塌地的跟著劉羽,為他發明創造。為劉羽提出的假設、為劉羽親自構思的發明創造,完美的復刻出來,並且推陳出新、舉一反三,升級改造。
在冀州,馬鈞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重視,他的工作不在受到嘲笑、受到阻擾和蔑視,他的技術順利得到發展的機會,並且有了實踐的機會。
隻要科技院需要,哪怕劉羽財政出現危機,軍事作戰捉襟見肘,他依舊可以擠出來撥款給科技院,讓科技院的發明家們,可以盡情的發揮出自己的才華和腦洞!
劉羽將這些奇技淫巧、將這些發明家,恢復到了曾經應有的地位。要知道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前,也有墨家、也有公輸家,得到重用!
可獨尊儒術後,莫說馬鈞這等發明家,就連未來千古留名的張衡,就是發明了地動儀、改進了渾天儀的張衡,其實也並沒有受到重用。
不知有多少發明家被埋沒,不知有多少科技隨著歷史化為了塵埃。
而現在,劉羽讓他們重見天日,並且推向更高的高度!
這是一個表率的作用,馬鈞之後,大漢天下或有名、或無名、或隱姓埋名的發明家,蜂擁而至,來到了趙國,想要為他們熱愛的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而這些曾經被埋沒的發明家,實際上為劉羽的崛起,發展壯大,同樣反饋了無與倫比的力量!
如今的「火藥」問世,必將威震天下!
火藥雖然早已存在,雖然最佳比例是劉羽給出,但那一次次的試驗,改進,推翻,試驗,翻新,改變等等的研究,可是這些發明家在沒日沒夜的付出!
他們是默默無聞的奉獻者!
劉羽將永遠銘記!
相信火藥問世後,全天下也將銘記於心,他們將青史留名!
這不僅是科技的進步,也是將冷兵器時代帶向熱武器時代的改變!
也難怪馬鈞跑的宛如稚童似得,歡快無比,因為他的熱愛得到了滿足!他的事業得到了認可!他的付出得到了尊重!
……
「大王——」
「拜見大王!」
劉羽來到科技院火藥研究部後,在這裡的文武官員立刻覲見。
他們也知道劉羽朝思暮想的是火藥,因此沒有廢話、沒有繁文縟節,立刻將火藥呈現過來。
馬鈞等研究人員立刻為劉羽解釋起來……
火藥!
直到唐末方才投入戰爭運用,而如今漢末時期,劉羽部下的科技院就將之研究透徹,可以投入到戰場之中使用。比起原歷史早了足足數百年!
數百年啊!
數百年的提升,這不僅是科技進步的證明,也有可能改寫歷史,將華夏的科技水準帶到新篇章!
其實若是劉羽不惜一切代價,不顧將士的死活安危,很早以前就能將火藥投入運用了。但他並沒有,他一直嚴格要求火藥達到穩定、通過試驗的地步,方才會投入實戰。
或許連一個小學生都知道,火藥的配比是一硝二硫三木炭。
但問題是!
火藥的最佳配比是多少知道嗎?比例是多少?選用的硝石需要經過多少提純?需要留一點雜質,還是完全提純?西北的硝石、並州的硝石和青州的硝石,有什麼差異化嗎?
攪拌的時候是先加木炭還是硫磺?是否需要烘乾,烘乾後多久研磨製作?
填充的時候哪個先哪個後?填充時是否需要留有空隙,以保證有空氣進行燃燒爆炸?填充物是否還需要其他輔助材料,是否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
爆炸的時候威力是橫向的還是縱向的?那麼方向、範圍的大小,能否通過比例的調節進行改變?導火線的配合,要搓到什麼地步,才不至於半路熄火?
等等!等等!
一個看似簡簡單單的「火藥」,卻引申出了一個「供應鏈」體係——硝石、硫磺和木炭,而以這三個為主又能引申出其他的「供應鏈」體係。
任何的事物都不是一蹴而就,不是點石成金,說有就有的。就算劉羽知道最佳比例,但問題是未來挖掘試驗的材料,與漢末的材料一樣嗎?
說句不誇張的話,漢末的空氣和未來的空氣,質量都不一樣,科學實驗的時候,這種差異化完全可以改變實驗結果,這些都是需要經過實驗測試總結的!
而想要進行這些試驗,相應的器械也需要發明創造出來。如此一來,為了研究這個「火藥」,劉羽的科技院幾乎完整的布局了整個「供應鏈」。
就好像後世為了製造CPU,需要全球分工合作。華夏卻憑借一己之力,解決了成千上萬的「供應鏈」體係,以一己之力製造出來了!
這是無數科研人員,耗費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不知多少的時間,創造出來的偉大發明。這是科研人員默默無聞,舍身為國的付出。
而這些都是需要時間的!
現在——
劉羽期待依舊的火藥,穩定的可以投入實戰的火藥,終於問世了!
「大王,75%的硝石、10%的硫磺、15%的木炭為火藥最佳配比。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硝,硝在火藥燃燒中起到的是供氧助燃作用……
「如果硫磺配比增加到70%,火藥就可以用來爆炸開礦,但不適合推動彈丸;如果木炭配比增加,火藥就傾向於和緩燃燒……
「得益於大王提供的技巧,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我們經過長期試驗、實踐後,改進配方,發現木炭使用楊樹燃燒的最好,比起柳樹更好……
「並且木炭燜燒的時間要恰當……硫磺需要經過多次蒸餾,若是不純,火藥威力大打折扣,需要蒸發後重新結晶……硝石……」
這一次換了一位科研人員為劉羽講解,畢竟馬鈞口吃確實有些耗費時間。
劉羽聞言之後,心中也是倒吸一口冷氣。
火藥體係,光是「木炭」,其中的學問知識就超乎想像,根本不是他給一個配方就能解決的。還有硫磺、硝石,甚至連攪拌問題,都是一門學問。
火藥揚塵容易爆炸,這其中製作時什麼時候加水、加酒等等,都是需要經過長年累月的試驗得出的結論。可不是泡奶粉一樣攪拌一下就行了!
還需要考慮到運輸、儲藏、受潮等等影響!
「……我們將火藥進行製作,裝置在竹管中成地雷,為了解決引線燃燒問題,耽擱了將近半年時間,終於對導火線的搓製辦法,研究透徹……
「火藥安裝在炮管中,可以推進彈丸,發射炮彈。不過火藥裝置太多,威力太大會炸膛……請大王放心,我們實驗的時候做好了完美的防護措施,沒有出現傷亡……
「火藥裝置太少,炮彈剛出炮管沒有幾米遠就會掉下來,起不到打擊的效果。隻能通過聲音震懾敵軍、震懾戰馬……
「我們會與鋼鐵部、火炮研究部、火器製造部進行聯合商議,會給出一個方案出來……鋼材的強度是沒有問題的,自從使用了大王的坩堝煉鋼法後……」
劉羽帶著文臣武將,就這麼靜靜聽了一個多時辰的匯報。
火藥的穩定問世,意味著火炮、火器等槍械都能逐漸投入運用了。
火炮和火器的問題,主要是鋼鐵的強度,以及製作工藝。譬如燧發槍等火器需要合格的槍管、槍彈、製造公差等問題,以當前的技藝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很多人對古代的工藝水準有些低估,但劉羽以穿越者的目光來對比衡量,有些工藝哪怕就是未來都做不到,甚至已經完全失傳了。
譬如越王勾踐劍的劍首同心圓,是由厚度0.2—0.8毫米,間距0.3—1.2毫米不等的多圈薄壁凸棱組成,每個同心圓之間的距離非常均勻並且十分規整。
除此之外,在多圈同心圓的槽底,還分布著極為細致凸起的繩紋,具有相當高的觀賞性。
這項技術,哪怕未來還做不到。至少在劉羽穿越前的時期做不到!
這種工藝水準,拿來製造火器綽綽有餘!
其實隻要火藥問世,哪怕使用青銅製造青銅炮都沒有問題。
而青銅技術,華夏在這方麵有極其高深的技術積累,商周時期隻要火藥到位,都能建造大炮了!
火藥,或者說穩定的火藥技術,這才是重中之重!
……
「大王,接下來我們為您、為眾將士演示一下火藥的使用辦法和技巧……」
最後,終於來到了讓人激動人心的實驗環節。科研人員一個個宛如得到心愛玩具的稚童,歡欣鼓舞的跑去裝填火藥,安置地雷。
眾將士對未知的事物有些擔心,但人家手無縛雞之力的科研人員都上去了,他們這些身經百戰、浴血奮戰的將領還怕什麼?
趙雲等將士立刻圍攏上去,若非還要保護劉羽,典韋都想要上去瞧一瞧了!
其實劉羽也很想上去,火藥才是男人最好的玩具。
可惜文臣死拖著,左一句「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右一句「主公要為吾等著想」雲雲,以至於劉羽隻能作罷,遠遠旁觀。
最後!
科研人員點燃長長的導火線,眾將士緊隨其後跑開,旋即宛如煙花爆炸似得。
轟隆——
轟隆——
為了實驗,他們將地雷安置在不同的場所上麵,有土坑被炸出數米坑洞,有石板被炸得粉碎,有石塊被炸飛下起了石頭雨等等。
「嘶——」
劉羽的周圍,響起了郭嘉等文臣一陣陣倒吸冷氣的聲音!饒是他們見慣了大風大浪,依舊被火藥,或者說地雷震撼住了!久久沒有回神!
這與戰場廝殺,沖鋒陷陣,金鐵交鳴、刀槍碰撞的兵器交戰,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作戰風格!
就好像——
一種是冷兵器,一種是熱武器!
最後還是劉羽金口玉言,大笑著打破了這一刻的死寂,朗聲道:「此次並州之戰,就是火藥昭告天下的最佳戰場!」
「主公如有神助啊!並州戰場,曹賊費盡心思,調馬超和涼州軍入並州,不知有什麼陰謀詭計。可不管有什麼詭計,在絕對的力量麵前,都將盪然無存!」
「有了火藥地雷,莫說是曹軍+涼州軍,哪怕再加上江東軍、荊州軍,吾等也有自信,橫掃碾壓,摧枯拉朽,勢如破竹了!」
「這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連老天爺都在幫助主公!天意如此啊!——」
「這不僅是火藥的問世,也是新時代的起始!
就好像當初主公發明創造的『戰馬三件套』(雙馬鐙、高橋馬鞍、馬蹄鐵)改變了騎兵的作戰方式,如今火藥的問世,又將改變戰場的走向了!」
「這是冷兵器走向熱武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