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雨夜宿林,清晨再襲敵營(1 / 1)

加入書籤

京城因選官引起哄動,戰場上還在激烈的交鋒。

張勛水戰失利,將士們乘船返回大營處,夜裡雨仍在肆意的下著,將士們躲在戰船的篷裡,風雨交加,不禁冷的有些哆嗦身上帶乾糧的,掏出乾糧啃上幾口,蓑衣披身,有的身上還沒濕透,乾糧還是乾的,啃上幾口充飢,依靠在一起,漸漸的睡去。

張勛坐在戰船內,將衣甲卸下臥在軍氈上,早已換上乾淨的衣物,大戰了一日也未取得實際的功勞,回去還不知道怎麼交差,雨天打仗影響將士的戰鬥力,雖然未勝,但也沒有敗,還是可以說的過去。

而袁術大營處,帶著大軍攻打大營的牽招也撤回了將士,大戰了一天的將士們需要休息,沿途沒有能夠避雨的地方,大軍隻得尋了一處樹林,借助茂盛的樹木枝葉勉強能夠擋擋雨。

將士們雖然有些疲憊,身上衣甲不少有破損都打濕了,但並不萎靡,這場交戰是己方的大勝,一度將敵軍沖殺到了大營裡麵,若不是拒馬抵擋,他們勢必能夠一舉沖入敵軍營帳,大勝而歸。

到了樹林內,牽招思考要怎麼避雨,樹下還是不停的有雨,大軍前來並未攜帶輜重,此時若是回營還要走上一晚,還不如就地歇息,明日再去襲營,一會將敵軍殺的大潰,打得袁紹元氣大傷,隨後待天晴發起總攻。

牽招組織將士們尋找些乾的樹葉樹枝,用火折點燃,燃起幾個火把,照亮附近,又摸索了一些乾柴,做了幾個簡易的火堆,又帶著雨幕的,砍伐一些大樹杈插在地上,支撐起幕布,做成簡易的雨帳,下麵燃起簡易的篝火。

一片亮起來,又有將士從樹上拽上一些樹枝樹葉,編在一起,許多將士也加入了進來,不一會做出了樹枝樹葉帳篷出來,將士們開心的聚在下麵避著雨,燃起篝火取暖,樹下的土濕的較淺,將士們直接把土挖起來,扒拉出來乾土,拍打拍打,鋪些乾淨的樹葉,舒舒服服的往那一坐,將士們相互依靠著。

雖然疲憊,仍然有說有笑的,忙了一陣困勁和累勁就上來了,牽招和護衛坐在一起歇著,將士們各自歇息,不一會各自進入了夢鄉。

聽著瀟瀟雨聲,樹林中尤為靜謐,將士們的低語聲也漸漸消失,不時傳來囈語聲和呼聲,夜裡雨變小了許多,不再能透過茂密的樹乾滴落在身上,將士們便在這樹林中,篝火旁,度過了一夜。

第二日清晨,淅瀝的小雨還在繼續下著,牽招醒來之後思考著今天的軍事行動,決定還是要再進攻一次,這一戰爭取把袁術軍打得元氣大傷,讓他休整幾日恢復,將士們才能回去在城裡好好歇息。

簡短的向將士們道來了計劃,將士們表示要和牽招一同前去征戰,不破敵軍誓不還營。

牽招遂即帶著將士們繼續向著袁術大營行進,大軍撤退之時僅離袁術大營五裡之餘,行不兩個時辰,將士們又靠近了敵軍的大營,袁術大軍的崗哨當即發現了,敵軍又殺過來了。

急忙前去帥帳傳信,袁術隻覺吃驚,怎麼又殺過來了?

「快,傳令橋將軍前去迎戰!」

袁術急忙下令,看著帳外的大雨,不禁陷入愁思之中。

令兵行入橋蕤帳中,橋蕤看見後一怔,怎麼了?

「將軍,敵軍前來攻營,主公命將軍前去率軍迎戰,還請將軍速速前去。」

「什麼?」橋蕤大驚,他們晚上在哪裡過的夜,上午怎麼就殺過來了?他在和怎樣的一支部曲作戰?

容不得橋蕤再多做思考,橋蕤起身去兵甲架前拿起甲胄披上,一旁護衛上前為其係上,拿起長槍後行出帳外,邊走邊和傳令兵說道:「主公命令調動多少將士?」

「未曾言明。」

「即是如此,前去鳴號,召令全軍將士。」橋蕤高喊道。

號角急促的響起,將士們火速從各自營帳出來,奔向營外,一眾將領也跟著出來。

隻見令兵揮旗示意各部曲將士向外齊齊趕去,行出帳前再整頓軍陣。

一隊隊將士從拒馬中間的道路穿過去。

橋蕤帶著先頭將士於最前方向前推進,拉開大軍的縱深,不然萬一真打敗之後後撤都沒有空間,又得擠到拒馬之前,搞的大軍損失極大。

向前推進時便看到遠處敵方的將士漸行漸近,橋蕤果斷下令前軍先行結陣準備禦敵,後方的將士們待行出後屯曲自行結陣。

前軍繼續向前和中軍拉開距離,保留好沖擊退後的距離空間,方便撤退時中軍接管戰場,未慮勝先慮敗。

當橋蕤看到遠處漸行漸近的將旗之後驚了,又是這牽招?怎麼又是他?自己都有些疲憊,他怎麼還率軍前來。

還是這些將士,看過自己的將士們,精神有些低靡,缺少昂揚的鬥誌,更沒有銳意進取的殺氣,像是遲暮之人,極大的士氣差距,令橋蕤不知道怎麼樣能贏這場仗,大軍練兵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戰鬥力和人家都不是一個等級的。

牽招大軍行了上來,絲毫看不出將士們的疲憊,依舊是沖天的氣勢。

牽招見到敵軍前來,隨後策馬行出,通過言語試圖勸降敵軍,更是對敵軍進行精神打擊。

出來的依舊是橋蕤,橋蕤不言,牽招開口道:「敗軍之將,為何再度迎戰?袁術軍中無別的將領?」

「牽將軍威風,吾不能及,今日吾但求與將軍盡力一戰,死而無憾。」橋蕤氣勢絲毫不弱。

牽招不禁笑了,倒是很有為將者的氣魄。

「吾觀將軍亦非常人也,為何受限於袁術小兒之下?不若棄暗投明前來投奔玄德公,不枉將軍英雄之誌。」牽招說道。

橋蕤不言,牽招並不會指望三言兩語就能把這人勸服,至少在陣前說幾句,能夠影響到橋蕤的內心皆可,將士們自然也會考慮一下自己所說的話,戰前瓦解人心,不戰而屈人之兵。

橋蕤隨後擊鼓進軍,前軍將士向前推進,牽招遂即下令將士向前,令旗揮動,將士們高喊三聲振奮精神,闊步向前。

兩軍在此刻再度對上,袁術一眾將領也都率軍出陣,敵軍已經打到了營外,他們必須要出城迎擊,上次作戰失利,敵軍已經沖到了營門口,雙方交戰一處,所有人都要上陣迎敵。

淮水之上,張勛大軍在戰船上向著營地駛回,一夜下雨使得水位再度上漲,為了防止夜晚停泊時戰船被水流湧走,行來一睜眼到敵軍門口了,大軍尋了處淺灘拋錨固定住戰船,戰船靠在一起,形成了穩固的水上平台,隨後將士們歇息了一夜時間。

夜泊戰船,雨不斷的打在船上,有烏篷的船,自然是比露宿在外的牽招將士舒適。

清晨張勛戰船繼續前行,快速行回大營,待天晴後全軍戰船而下,勢必能破敵水營。

牽招大軍和袁術大軍已經戰至白熱化,一排排相接的大軍成片的倒下,仔細看去,卻是牽招大軍向著袁術軍不斷推進,戰線不斷的收縮,向後壓著。

橋蕤在陣中壓陣看的真切,戰線一點點向著己方推著,中軍從兩側補上陣去,有著人數優勢的大軍,在對戰時絲毫沒體現出來,反而是人數雖然多但打不出優勢。

隨著時間的拉長,袁術軍氣勢越來越弱,戰線不斷收縮,眼見再收縮就瀕臨潰敗了,橋蕤急忙令剩餘還未上陣的軍陣向後撤,與交戰的大軍拉開距離,好讓前麵交戰的大軍撤退。

袁術在後方看見大軍戰況不利,急忙令各將領率領將士向前推進,將戰線反推過去。

鼓聲大振,將士們聞鼓聲後稍微受到了一些振奮,又有將領親率將士親自出陣。

牽招見敵方將領入陣沖殺,隨後親自提槍上陣,牽招何曾畏過親上陣場,他正愁找不到轉機呢,就先從斬敵將開始。

牽招及親騎策馬向著一將前去,對方將領也發現了牽招的目標,雙方向對方奔去,周圍作戰的將士都避開了,讓出一個交戰的空地,兩人交手五合,牽招一槍將其刺於馬下。

牽招武藝雖不比趙雲張飛一眾人,但弓馬嫻熟,武藝亦不尋常,自然不是袁術手下三流武將能敵的,隻不到五合,斬於馬下,周圍一眾將士皆嘩然。

隨後從四周開始潰散,擴散到周圍的軍陣,一方殺意昂揚,一方氣勢衰靡,趁此機會牽招軍氣勢大壯,向前猛沖,袁術軍接連後退。

戰場即將亂作一團,這時淮水上戰船連片出現,向著營地的方向駛來,船上的將士看見了遠處營外交戰的雙方,向張勛稟報了情況,張勛看到不禁有些疑惑,這大營怎麼打起來了,對方哪裡分出的將士,怎麼會比自己行軍還要快。

沒有過多的猶豫,張勛下令全軍速速行進,下船奔入戰場,加入作戰之中。

牽招軍後方將士也看見了那淮河上的行駛而來,牽招在前方戰場完全沒有注意到,令兵急忙前去稟報,正在沖殺的牽招隨後勒馬撤回,行至軍後,看著遠處淮水上行來的戰船,沒想到對方派出的戰船已經從淮水上撤回來了,肯定是敗退回來的,但是經過這麼久的行軍,這些將士也都恢復了精力,投入到這片戰場之上,自然會給自己的將士帶來極大的沖擊。

牽招也不再糾纏,果斷下令將士們後撤,鳴金收兵。

將士們聽聞鳴金之聲,屯長曲長紛紛下令有序結陣撤回,將士們不再遲疑,迅速向後撤退,由前至後,將士們相互銜接著撤去,袁術眾將看見敵軍撤軍,大家都能看出來己方已經處於劣勢了,不知道對方為何突然撤軍了。

有人於馬上注意到了前來的戰船,高呼著河上有戰船,這才明白了為何退軍,袁術大喜,既然張勛回來了,正好可以夾擊敵軍。

袁術趕緊向眾將說道:「敵軍撤退,我軍可前後夾擊,速速前進追擊敗軍!」

眾將有些驚訝,這怎麼追?張勛不還沒上岸呢,對麵是擔心被夾擊了這才退軍,此時追擊也不是乘勝追擊,怎麼能破敵?

「愣著乾什麼,快去!」袁術急呼著。

眾將無奈,隨後擊鼓傳令追擊。

牽招見敵軍竟然追來,沒優勢還敢追,肯定是看著淮水之上的戰船,認為能夠將自己夾擊,索性回頭再打一場。

想定之後,牽招果斷下令將士扔下將旗做潰逃狀,撤出半裡地後,若是敵軍還繼續追,立刻整軍回頭迎戰。

袁術大軍向前追著,袁術看到將旗都扔了,覺得敵軍一定是害怕的潰逃了,命全軍火速追趕,擴大勝果。

眾將士隻能繼續追趕,一經催促隻能提速,大軍一旦提速,陣型自然就分散了,萬一遇到突發狀況,根本無法應對,橋蕤聽到擊鼓聲立覺不妙,將大軍前進看在眼中,急忙奔向袁術處勸阻,戰況他是再清楚不過,根本沒有追擊的實力,一旦對麵回身一擊,將是己方難以承受的。

橋蕤的勸阻毫無作用,袁術一門心思的要聯合兩軍共擊牽招軍,令橋蕤先頭坐鎮,驅使將士們把握時機,追上去大破敵軍。

眼見追出去一裡地,淮水下來的張勛大軍離得還遠著呢,他預感再追下去,敵方一個回頭,這長線軍陣,就得被擊破。

眼見著越追越近,前方敵軍突然停住,橋蕤忙令將士們收攏陣型,卻見敵軍突然掉頭。

糟了!

「殺!」隻聽見聲勢震天的喊殺聲,前方將士齊齊調頭殺了回來。

向著前來追擊的袁術軍沖了過去,袁術軍將士們慌忙的收攏陣型,最前麵的將士和後麵已經脫節了,急忙向後跑去,看著前麵將士跑的十分驚慌,後麵的將士不免有些慌亂,未整合收攏的軍陣大亂。

袁術軍大潰,傷亡千餘名將士,數名大將死於亂軍之中,待張勛軍趕來,牽招率人揚長而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