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降臨南鄭,張魯開城歸順(1 / 1)
張飛趙雲不到半日時間,從城固縣抵達了漢中郡治所南鄭縣,當幾千大軍到達南鄭城池之外時,所有的將士都驚了,城門還開著,城頭根本沒有多少將士防守。
城頭之上根本就不知道城下的大軍是哪裡來的,不是褒斜道前來的敵軍啊,那是哪裡的?
城門將士第一反應是抓緊把城門關上,然後命將士一邊急忙前去通報張魯,另一邊城門的守軍趕去詢問。
將士隻得上前詢問,趙雲張飛大軍列陣於城外,將士前來問話,趙雲於前回話乃是大將軍麾下將士,奉天子之命,前來查辦天使失蹤之事,並讓漢中郡守出來回話,亦或是打開城門讓大軍進去。
張魯此時還在城中治所內歇息,全然不知城門處發生的情況,還在研究天師道往哪擴展的事情,隻見將士們急忙跑來稟報,見慌張前來的將士,張魯示意將士平靜下來。
「平心靜氣,吾如何傳授的修煉之道?怎能如此急性,心若不定,如何通大道?」
見將士緩過氣來,張魯示意將士說話。
「天師,城門口有天子的兵馬前來,說是來查究天使失蹤一事,還讓本郡郡守出去回話,或者是讓他們進城。」
「啥子?」張魯聽到後宛如受了一道霹靂,「你哪個不早說嘛。」
「額,不是天師叫我平心靜氣。」
「你個龜兒,還跟老子頂嘴,快去將麾下之人盡數喊來商量。還有,穩住城外的大軍,可不要跟他們起沖突喲。」張魯皺著眉頭說道。
將士連連點頭,隨後快速行出堂。
「呀呀呀,這哪來的大軍?莫不是天降神兵?」張魯在堂中來回踱步,思考著對策。
不一會幕僚齊聚堂內,看著焦急的張魯,大家在來的路上也都知道了什麼事情,又在一起的商量著,分為兩派,主戰派和主降派。
張魯急忙喚眾人給意見,到了堂上,一眾幕僚聽說前來的將士有數千人,裝備精良,心裡都打起了嘀咕。
作為本地的大族,亦有京城任命的官員,或是前來避禍的士人,心中自然沒有、抵抗的想法,雖然脫離漢室的管製十分自由,但是若有些野心也不願意局限於這漢中之地。
而且整個南鄭城中的將士都被張魯的弟弟張衛把兵帶走了,他們再想抵禦,湊起來的不過是老弱之人,哪能跟驍勇的將士作戰。
這時張魯的功曹閻圃站出來勸張魯,如今大軍前來查究天使失蹤一事,並不代表著是張魯他們殺的,褒斜道山高路遠,道路難行,也可能是山賊乾的,也可能是天子自己不小心掉河裡沖走了,跌落山崖,不能不打自招承認是他們乾的,這樣就有了充分的餘地。
又勸張魯,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麵險固;上匡天子,則為桓、文,次及竇融,不失富貴。
如今朝堂上,大將軍劉備滅了袁氏,坐擁青、幽、冀、兗、豫五州之地,一統半個天下,手握百萬大軍,不是任何一方能敵的,漢中雖具有天險,但自戰國時期,便有數次攻巴蜀的大戰,可見漢中也並非是人力不能及也。現天子派大軍前來,若漢中不能順服,那從褒斜道前來的大軍將會是源源不斷的,料一漢中如何抵擋?
況且張衛雖帶人前去抵禦褒斜道前來的大軍,但雙方並未交戰上,便從褒斜道迎大軍前來又何妨?
不若引至蜀地,以此功勞,或可得蜀地封賞,一言以蔽之,順從能夠使利益最大化。
一眾人聽到後都有些動心,張魯本來就不是很想對著乾,畢竟當初認為朝堂上不會真的派人過來找自己的麻煩,現在看來天子可以直接派遣劉備過來收復漢中巴蜀之地。
得知大軍前來之後,張魯就不願與之對抗,而弟弟張衛則認為占據山川河澤地利之險,完全可以將大軍抵禦在外,故而堅持兵出褒斜道阻攔大軍前進。
張魯拗不過,隻得同意,自己在漢中待著,可是大軍竟然從天而降,這直接讓張魯慌了神,完全不知該如何對待,聽過幕僚的一番話,堅定了其投降的想法,一個漢中全員上陣也擋不住劉備的大軍,還有什麼好抵抗的,不妨放低姿態,直接開城迎大軍進來。
張魯想定之後立刻命所有人隨他前去出城相迎,漢中沒有郡守,這還是個事,沒有朝堂正式任命的郡守,他張魯雖然是掌管著漢中,但可不是名分上的郡守,非得貼點關係,頂多算個代理太守。
張魯和大小官員全員奔向城門口,城外的張飛和趙雲等了有一會了,要不是城門司馬一直在寬撫著,張飛早就帶著人沖進去了。
隻見城門緩緩打開,張飛趙雲及一眾將士看著城門打開,行出了數量馬車。
兩人心中頓時明白,既然是馬車出來而不是兵馬,那就是漢中並不打算和他們硬碰硬。
十幾輛馬車前行至大軍前,當先一輛馬車上下來了一人,衣著華貴,車前侍從攙扶著下了車,帶著笑容向張飛趙雲走來,一眾官員跟在後麵。
行到張飛麵前,作揖行禮拜道:「權代漢中郡守張魯,見過二位將軍。」
見張魯做拜,兩人當即下馬抱拳答道:「中堅將軍張飛。」「建威將軍趙雲。」
張魯立刻明白了,原來真是劉備的人馬,劉備前段時日為手下大將拜將軍職,天下皆知,如今兩人自然是劉備的人馬。
張魯不禁感到劉備實力的恐怖,如神兵天降一般降臨漢中,看著這些將士,軍陣嚴整,極其雄壯,完全不是自己能比的。
「張太守親自前來相迎,想必定有說法。」
「將軍既至,魯安有閉門之理,張魯雖代行漢中太守之職,然終不敢僭越,便請將軍率軍入城,若接替太守之職,張魯絕無他言。」張魯誠摯的說道。
看著張魯如此言行,兩人倒是有些意外,順利的出乎他倆意料了。
「使君忠君體國,吾可如實報於大將軍,上呈天子,使君久居漢中,代行郡守之責,安撫漢中百姓,穩定大局,功不可沒,郡守一職當仁不讓。我兄弟二人領兵前來,方知道路崎嶇難行,想必天使必然迷失於途,非人力所為也。」
張飛思考一番說道。
張魯聞言大喜,不僅是這一太守之職,自己既然打著忠君的旗號,那天使一事就說不過去了,而張飛此人的話,直接將天使的死認定為蜀道難行的意外,則是直接為張魯吸取了所有的行為,真的成為了忠君體國兢兢業業的漢中太守。
這一番話,張魯不禁對這個豹頭環眼的漢子高看許多,原以為這人是個沖鋒陷陣的莽漢,沒想到竟能說出這番意味頗深的話。
劉備派來的人,果然不一般。
張魯同時安排人抓緊去褒斜道把弟弟張衛喊回來,所有的將士全部撤回,自己已經在漢中向劉備大軍開城了,張衛不能再搞事情了,不然兄弟倆就得死無葬身之地。
將張飛趙雲及大軍迎入城,兩人一路在道路上前行,漢中的風土人情躍然浮現眼前,和中原地區截然不同,百姓們操著蜀地的方言,衣著也與中原地區有所差距,並不和中原一樣,見到大軍街道上都躲得一乾二淨的,漢中的百姓都聚在道路兩旁看著大軍從街上行去,彼此之間相互交流,至於交流的什麼,他們根本聽不懂。
漢中的百姓哪見過這麼多戰馬,比他們都要高,還是一人一匹的前行,小兒都圍在一邊高興的大喊。
張魯見狀笑著說道:「蜀地百姓遠離戰亂,不曾見過如此多的騎士,故有此反應。」
趙雲笑道:「可見使君治下漢中安定。」
「將軍過獎了。」張魯笑眯眯的回答。
眾人一同來到治所之內,張魯則是開門見山的向兩人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漢中自劉焉入蜀後便獨立於朝廷管轄之外,歷年來也不曾繳納朝貢。
劉焉任命張魯為督義司馬,與別部司馬張修帶兵同擊漢中太守蘇固。張修殺蘇固後,張魯在劉焉授意下,截斷斜穀道,屢次殺害朝廷使者。劉焉還上書說「米賊斷道,不得復通」。張魯占據漢中後又殺張修,奪其兵眾。
劉焉死,其子劉璋代立。當時張魯驕縱於漢中,沒有尊奉順從劉璋,劉璋憤怒,以張魯不順從他的調遣為由,盡殺張魯母親及家室;張魯也煽動杜濩等人,張魯、劉璋於是成為仇敵。
劉璋遣和德中郎將龐羲與李思等人攻打張魯,多次為張魯所破。張魯的部曲多在巴地,巴夷也陸續叛投張魯,劉璋於是以龐羲為巴郡太守,抵禦張魯。張魯襲取之,後割據於漢中。
此番劉備麾下的將軍前來,張魯有心歸附,重歸漢室所轄,甘願為將軍引路入蜀,擊敗劉璋,一舉收復蜀地。
兩人大喜,張魯如此坦誠,看來是誠心要歸順,正好順水推舟,也免了一場戰事,還有人直接領著入蜀。
趙雲表示大將軍並非要強行武力接管蜀地及漢中,大將軍奉天子之令討伐不臣之人,隻要能夠順應朝堂,保的一方平安既可。
張魯連連點頭,大將軍忠君體國,國之棟梁,以一己之力匡扶漢室,實乃千古良臣。
雙方相互吹捧,保證和平相處的原則,也讓張魯安心。
張飛隨後擬書信,讓張魯派人快馬加急送往京城,信上寫了張魯的功勞,主動迎接大軍入城。
張魯見後心中大定,忙命人走褒斜道加急送去,張飛這是給他餵了定心丸啊,張魯放下心來後與張飛趙雲兩人暢談。
問及大軍何時入蜀,兩人言還需等劉備的下一步安排,況且大軍還在褒斜道沒有來漢中。
張魯也安心的等著,同時命人前去催促張衛撤回,把陽平關的將士一並撤走,全都屯去定軍山。
張魯不需要在屯兵關口,也能避免和主力大軍引發沖突。
張飛又傳信走褒斜道的張遼軍,既然張魯已經開漢中城門,大軍就可以勻速行進,路遇關口時仍需多加小心。
張魯功曹閻圃,雖然是張魯心腹,但將更多的蜀地情況告知二人,張飛了解了蜀地有哪些郡縣,其中又有哪些是經過朝廷正式任命的,以及當地有多少部曲,哪些能征善戰之人,又有多少豪族,除了當地的豪族有沒有外地的豪族。
當年劉焉入益州,其在益州缺乏根基和影響力,他所掌握的力量相較於益州本土大戶來說還是有些不足。但同時劉焉又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想掌握益州這一個大州的力量,令其成為遊離於漢室之外的割據政權。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劉焉必須要對益州有很強的控製,有足夠的力量壓製益州本土大戶,才能夠獲得主導地位,從他們身上擭取利益。
劉焉將益州以東,自己帶來的人,以及父子有姻親關係的荊州江夏人費觀、費伯仁、費禕;先到交州後到益州的荊州零陵人劉巴。這些都是外州流入益州,沒有根基組織鬆散,將他們視為「東州士」,用來打壓本地的大戶。
劉焉的問題是手中沒有力量,益州本土大戶根深蒂固,又同氣連枝,難以控製。外州流民相對於益州本土大戶來說無疑更容易控製,彼此沒有關係,成分雜亂,毫無組織性;另一方麵外州流民和劉焉一樣,在益州也沒有根基,還會受到益州本土大戶的排擠。
他們想要獲得利益和地位,必然要選擇依附益州牧劉焉。這樣一來雙方的合作達成了。
劉焉對益州本土大戶的打壓,有壓迫就有反抗,何況是實力不俗的益州本土大戶。益州人不滿劉焉父子的統治,也進行過反叛,不過都被「東州士」所鎮壓。
劉璋上位後,其性格仁弱,不過這份仁弱不僅是對益州本土大戶,還包括東州派係,「東州士」和益州本土大戶的矛盾不僅沒有緩解,反而加劇了。
張飛和趙雲分析後認為完全可以從這些方麵入手,抓住雙方的矛盾,在得到劉備進一步的指示之後,利用內部矛盾將其擊潰,正所謂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
沒過多久,京城下達詔令,拜張魯為鎮夷中郎將,領漢中郡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