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新稻種(1 / 1)

加入書籤

生鐵煉成隻是整個煉鋼過程的其中一步,接下來還需除渣、沙鋼等步驟。

村人們熱情並未因歷時過長消減,第一批鋼鐵煉成那一刻,眾人爆發出震天的呼聲。

「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村正老爺子捋著花白胡須,眸中滿是欣慰。

村人交首而談,話語聲此起彼伏。

「咱們這小村子,竟也能煉出這般好鐵器,定是天佑吾村!」

錢四牛不認得眼前之物是鋼而非鐵,但這絲毫不礙他生出欣喜,他輕戳身旁之人,神色間滿是興奮。

趙有耕身邊並不熟識的男子一眼,表示認同,「以後咱村子有了這鋼鐵,就能造出更好的農具,收成肯定也會更好。」

「說不定還能售與外鄉人,為咱們村帶來更多的財帛。」

參與過煉鋼的村人們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更是滿心的成就感。在此之前,他們中並並無煉鐵匠人,然而僅憑晗姐兒引領,竟也能達成此事。

從無至有,實乃奇跡。

村人驚嘆之餘,亦對未來充滿了希冀。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襲來,驟然打破礦山的節奏。乾旱許久,桃源村上下皆是忽略了雨水可能帶來的弊端。

暴雨迅速在山間匯聚,險些沖垮煉鋼的場地,一些剛煉好的生鐵也麵臨被水浸泡的危險。

村人們驚慌失措,在宋芸晗的冷靜指揮下,大家紛紛行動起來,加固場地,搬運鋼鐵。

這場意外給宋芸晗提了個醒,雨停後,她便組織人手加急在礦區修築起廠房。有驚無險,經過一番折騰,總算化解了這場危機。

接下來的日子裡,村人們在宋芸晗的帶領下,繼續投入到煉鋼事宜中。

除渣、沙鋼等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宋芸晗悉心指導著村人們,務必使每一步都做到盡善盡美。

時光流轉,一批又一批優質鋼鐵被煉製而出。

村子裡漸生新象。

宋芸晗在村中新建了一處農具生產作坊,並挑出一批動手能力頗強的村人,送至木工師傅處為學徒。木匠鄭大江正值壯年,手藝嫻熟,可惜隻識得幾字。

「春耕前盡量將這圖上的農具多趕製些出來,木頭、鋼坯,遑論什麼,缺了便找南枝報備,她自會差人送來。」

說著,宋芸晗將手裡一遝紙張遞與鄭大江。

胥國現有的各種農具尚且較為原始,春耕在即,她索性自商城購來一批更加實用的農具圖紙。

其中犁具參考曲轅犁的設計,進一步改良了犁鏵的形狀,使其在不同土質的土地上都能更高效地翻土。犁轅也做過調整,使其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讓耕作者在操作時更加省力。

擁有更薄刀片的鐮刀,改良過的水車,以及一種簡易的滴灌裝置。

鄭大江翻閱圖紙,驚嘆之聲不絕於耳。

「妙哉,妙哉!此等珍貴之物,您竟這般輕易交予我手?不怕我將上麵的內容泄露出去嗎?」

宋芸晗淡然一笑:「隻要你願盡心,將這些個學徒全帶出師,圖紙都給你又如何?」

「此言當真?」

「技術唯有在交流中方能革新。若人人皆敝帚自珍,又何談傳承?千百年後,恐湮滅於歷史長河之中。」

鄭大江大受震撼:「受教。」

自打他幼時被家中送往鎮上學藝開始,便知這吃飯的手藝需要仔細藏好不外傳,那老木匠收了他做徒弟,他在師傅手底下便是乾得再賣力,看家的手藝也斷然不會舍得傳與他的。

直到師傅辭世,最後的手藝鄭大江也未學到手裡。

「匠人不願傾囊相授,不外乎是擔心被後來人搶去飯碗。」

宋芸晗給鄭大江吃下一記定心丸。

「我桃源村正值用人之際,除了你現在拿到的這些農具,往後還會有更多新物件需人去做,我這隻有乾不完的活,可沒有餓死的匠人。」

鄭大江聞言,神色一凜,拱手道:「我定當不負所托!隻是,我並未接觸過鐵匠活,這些農具上的金鐵部分,還需另尋鐵匠才是。」

「當下缺人得很,鄭大匠啊,往前數幾百年木匠鐵匠是一家,觸類旁通,你且帶人先摸索著,做出來了少不了你好處!」

一聲「大匠」喊出來,聽得鄭大江飄飄然,稀裡糊塗便將活計全攬了下來。

各式新製農具相繼在桃源村現世,幾架高大的水車被順利安置在河邊。

在開春前,宋芸晗組織村人先對旱田進行翻耕,將土壤疏鬆,去除雜草、殘茬等雜物。

接著修築好合適的田埂,以確保田埂牢固、不漏水。

利用新安的水車,大量河水被分次引入稻田,土壤得到充分浸泡後,莊家把式們進到地裡平整土地,將較大的土塊破碎,令土壤愈加細膩。

上述準備工作就緒,宋芸晗打開商城。考慮到旱情,她多番對比之後最終選定了一種耐旱、抗倒伏型的雜交水稻。

利用其短期內的高產優勢,可快速解決桃源村當前的緊迫糧食問題,進一步樹立村中威望。

時日一長,便能吸引周遭更多人口投靠。

民以食為天,如今這災荒年景,一口吃食再是要緊不過。

依商品頁所示,水稻育苗移栽,每畝需稻種八斤。村中已開墾良田近兩千畝,宋芸晗粗略一合計,索性購得一萬六千斤稻種。

此稻種30文一斤,一下子乾掉她480兩銀子。

村人依舊以賒欠之法向她求借稻種。

糧種出借前宋芸晗事先聲明,「此稻種產量奇高,但無法留種,若強行留種再種,來年收獲的產量勢必大幅降低。故而每年都需購買新的種子。」

這時,一個曾經反對種植土豆的村民李老三站了出來。

他猶豫地說道:「這新稻種真能行?

俺當初就不信那土豆能高產,結果還真是俺錯了。

可這稻種要是不行,咱這一年不就白忙活了?

不若還種那土豆。」

其他村民聞言也開始議論紛紛。

宋芸晗耐心地解釋道:「大家放心,我經過多番對比才選的這個稻種。並且我宋家也會拿出百畝地下種,這稻種確保能豐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