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黃河戰場和淮河戰場的兩軍較量!(1 / 1)

加入書籤

張頜統率並州軍奇襲冀州,需要通過太行八陘,還要一段時日才能出現奇效。

如今在官渡的劉羽也沒有坐享其成等待結果的想法,翌日再次揮師出擊,接連清理黃河上的鐵索和鐵錐阻礙影響,關東諸侯一直派遣小股艦隊襲擾。

雙方在黃河和官渡之間的支流入口--鴻溝,接連大戰,但轉入鴻溝後,這裡的河床抬高,不利於吃水太深的遠洋艦船駛入。

還有張邈說動兗州本地世家大族,利用本地家族底蘊和勢力的優勢,堵塞河道、抬高河床,在關東諸侯的齊心協力下,令鴻溝難以駕禦巨艦。

不過,劉羽一開始就沒有準備整支艦隊全部前往官渡——

那些吃水太深的遠洋艦船,劉羽是準備令他們駛出黃河入海口,旋即通過渤海、黃海、東海,在淮河或者長江入海口駛入淮泗腹內。

像黃河支流「鴻溝」範圍,強行駛入遠洋艦船會擱淺,到時候拖都拖不出來。

因此一開始,劉羽就是準備在黃河和鴻溝的交匯口這裡分兵。一路通過中型艦船、小型艦船,穩步向著鴻溝中下遊--官渡推進。

一路則由關羽等將統率遠洋巨艦艦隊,順著黃河繼續東進入海口,繞外海馳援鎮守豫州淮河地區的張遼和徐晃。

百艘鋼鐵巨艦,不可能全部窩在黃河地區,黃河的降水量、河水水量、河床深度等等是難以承載這些巨艦的。

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黃河爆發水戰次數極少,反倒是淮河和長江極多,因為淮河長江地區降雨充沛,水量密集,水網密布,比黃河地區更利於水戰。

劉羽的分兵,令關東諸侯們有些振奮驚喜!

關東諸侯們還以為是他們鐵索連江、鐵錐阻攔、堵塞河道等等「阻敵之計」成功了,軍心士氣都高漲不少,並且他們令劉羽分兵,官渡這邊的壓力無疑減弱不少。

關東諸侯們做出了「決戰」的戰略安排,但在決戰之前,他們也打著盡可能削弱劉羽水師兵馬的算盤。

一直在襲擾、阻礙,通過各種辦法將劉羽的兵馬,削弱到他們可以承受的範圍,最後在決一勝負,也是一種疲兵之計。

正是《孫子兵法》中的「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隻是關東諸侯們不知道的是,劉羽這支分流的遠洋艦隊,是準備繞一個大圈,從淮河和長江登陸,包抄「淮河諸侯」的腹內。

關東諸侯開辟「黃河戰線」,淮河諸侯正在「淮泗戰線」交戰。

甚至關東諸侯還分兵馳援南下,準備協助袁術、陶謙等淮河諸侯們,想先將豫州的張遼和徐晃吞並了!

提前解決這個「肘腋之患」!

可惜關東諸侯和淮河諸侯在陰謀算計,劉羽麾下謀臣如雨,更加不會坐以待斃。

劉營甚至分兵馳援「淮泗戰線」的同時,還令並州的張頜「奇襲冀州」,開辟「冀州戰線」,長驅直入,犁庭掃穴。

究其原因就是——

如今的劉羽兵強馬壯,在現代設計布局免費獲得百艘鋼鐵巨艦後,水師頓時勢力暴漲,他已經有了足夠揮師關外(洛陽八關之外),虎視淮泗地區的戰略條件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關東諸侯此次的卷土重來,令劉羽揮師關外的出兵計劃提前了!

大戰提前有兩大影響!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缺少足夠的糧草後勤等軍需戰略物資準備籌措的時間。

當然,劉羽可以通過雙穿門批發購買,他甚至找到了農村渠道,可以以低價購買小麥穀物。

再加上荀彧這位「王佐之才」、「吾之子房」的大管家,統籌調配,糧草輜重問題還可以勉強維持!

可還有一個重大影響!

提前開啟大戰,劉羽麾下百姓和將士缺少修生養息的時間,這會對他們的「精神方麵」出現影響!

須知劉羽起勢至今接連經歷大戰,從他雙穿至漢末的180年,到如今的186年,這6年時間內,劉羽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快速擴張崛起。

而這種崛起,令劉羽本人、麾下文臣武將,以及他治下的百姓們,都沒有足夠修生養息的時間和機會。

並且劉羽的崛起史,並非一帆風順,時常爆發大戰,且是連續數年下來連連征戰——

冀州鎮壓瘟疫之戰、與太平道之爭、前往幽州時飛狐陘伏擊戰、幽州鎮壓蕭家等世家之爭、出征塞外橫掃鮮卑之戰、入並州與董卓西涼鐵騎之戰、入京師後的多場戰役、十八路諸侯討羽之戰、白馬之戰……

如今的官渡之戰、淮河之戰……開辟的黃河戰線、淮泗戰線、涼州戰線等等。

劉營缺少休養生息的時間和機會,已經是人困馬乏,精疲力盡了!

誠然,劉羽兵精糧足、兵強馬壯,並且是連戰連勝、百戰百勝,麾下文臣武將因此戰功赫赫,通過軍功戰績擢升,封侯拜將,平步青雲。

但連年征戰,已經有些窮兵黷武。

百姓們壓力很大,戰火摧殘、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亂世中命如草芥,對精神和心理影響極大。正如一句名言「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所描述那般。

將士們浴血奮戰、生死廝殺,也緊繃著神經、恐慌不安、午夜夢回時常有噩夢驚醒。現代有一個專業名詞可以解釋——「戰後綜合症」!

將士們親眼目睹戰友慘死、廝殺中斷肢殘臂、長期處於嚴酷的戰爭場景之中,這會出現極其嚴重的精神影響和精神創傷。

別看是叫「戰後綜合症」,其實「戰時」就已經出現影響!

之所以沒有顯現,不過是因為漢代還沒有心理醫生而已。因為人均壽命較短的緣故,甚至很多精神問題、癌症問題,在出現前已經死亡了。

不是沒有,而是沒有等到!

劉羽既然雙穿漢代,除了要改變大漢的經濟科技軍事文化,避免神州陸沉、中原板盪的局麵。但也要帶領百姓們過上好日子,而不是再苦一苦百姓們!

因此此次揮師出兵,劉羽這位最高決策者做出了一個戰略部署——

此戰過後,必須給百姓和將士足夠休養生息的時間和機會。而想要創造這個機會,必須重創、甚至摧毀關東諸侯聯軍!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因此劉羽不惜開辟多個戰場——主戰場「黃河戰線」、次戰場「淮河戰線」、「冀州戰線」,如果算上對峙拉鋸的「涼州戰線」和「幽州戰線」。

劉羽麾下可謂是傾巢出動,光是看著上麵的多個戰場,都令人頭皮發麻!

因為五個戰場的開辟,所帶來的糧草輜重、軍需物資、調兵遣將等等,已經是窮兵黷武!

因此荀彧等謀臣已經建言修生養息,劉羽也答應下來了。此戰過後,他們必須開始與民生息、與軍生息,但在此之前,需要一鼓作氣鎮壓敵軍!

……

黃河支流鴻溝爆發水戰,如今的淮河地區,也同樣正在爆發水戰,並且比黃河地區更加聲勢浩大。

淮河和長江地處南方,降水量充沛,河水水量充足,可以容納吃水更深的艦船,再加上淮泗地區水網密布,乃是水戰得天獨厚的戰場。

交戰之中,淮河諸侯陣營這邊。

袁術的「淮南水師」打頭陣,徐州刺史陶謙、廣陵太守張超的兵馬,水陸並進,在淮河地區與張遼和徐晃交戰。

袁術的淮南水師,數量不如袁紹的渤海水師,艦隊總計隻有四五百艘。但大型樓船等艦船數量,卻比袁紹的渤海水師更多。

袁術為了對峙劉羽的兵馬,組建「淮南水師」的同時,一直在打通「淮河至長江」水路——當然是在原有水道的基礎上擴充。

如今淮河和長江連接有兩條——

分別是徐州廣陵一帶的「中瀆水道」,即春秋時期,由吳國在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溝通長江和淮河的「邗溝」。但是航道比較淺,動不動就淤塞了。

還有一條就是肥水、巢湖、施水和濡須水相連的「水道」,這條水道的咽喉所在,就是鼎鼎有名的「合肥城」。

原歷史中,孫權攻打廣陵郡不成後,又將目標放在合肥。實際上是想要將「中瀆水道」的戰略目標,轉移到「濡須口的濡須水」這裡。

但麵對蔣濟、張遼、滿寵、臧霸駐守合肥,孫十萬連戰連敗,以至於造就了「蔣濟蔣一封」、「張遼張八百」、「滿寵滿十萬」、「臧霸臧傳說」的美名!

言歸正傳,袁術自從「諸侯討羽之戰」潰敗,甚至被張遼和徐晃合軍追殺六百多裡後,他就深深明白隻有發展水師,利用淮泗水網密布的地利,才能抗衡劉羽的兵馬。

因此設計謀奪揚州之後,袁術瘋狂發展水師和水路,再加上徐州陶謙、廣陵張超等諸侯組成「淮河盟軍」,眾誌成城、齊心協力下,貫通了兩條水道。

這兩條水道相連長江和淮河,進可攻退可守。並且可以將長江中下遊平原的糧草,通過水路運輸到前線,令「淮河諸侯聯軍」沒有後勤之憂。

並且借著水師的優勢,淮泗精銳擅長水性的優勢,靠著淮泗地區的水網,他們對豫州的張遼、徐晃兵馬接連襲擾,實際上是占據優勢的。

如今的淮河諸侯聯軍,占據地利和人和,就連天時也在他們這一邊——

因為張遼是並州人、徐晃是河東人氏,都是北方將士,不擅長水性,並且初至南方,有些水土不服。

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如敵軍,張遼和徐晃隻能固守豫州,難以擴大優勢。並且他們固守的範圍,隨著淮河諸侯聯軍的進攻,也逐漸的開始收縮。

當然不管怎麼收縮,張遼和徐晃都死死控製著「穎水」——這是從洛陽八關之一軒轅關南下、經由潁川郡、汝南郡匯入淮河的一條支流。

這條支流,也是張遼和徐晃駐守豫州的糧草後勤補給線——古代道路交通不便,水路運輸是最便捷的方式,淮泗地區水網密布更是如此。

穎水這條「後勤補給線」,等於是張遼、徐晃等兵馬的「生命線」,如果這條水路被截斷,他們就將陷入豫州之地,受到淮河諸侯的四麵包圍之中了。

須知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他們的根基就在豫州汝南。這裡本就是他們的地盤,家族發展了幾十上百年、根深蒂固的老巢。

張遼和徐晃身為劉羽麾下大將,深入敵內,成為了淮泗諸侯的心腹大患,自然也是他們首要針對的目標,一直承受著敵軍狂風暴雨般的攻擊!

但兩將畢竟是未來的「五子良將」之一,雖然還未成長到巔峰時期,卻一直頑強堅持,並且紮根在豫州之地,宛如插入敵軍腹內的一把尖刀。

甚至在這種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之中,張遼和徐晃也快速成長,每日可謂是突飛猛進。這令他們就算收縮防線、就算後退,但也不曾被淮河諸侯擊敗!

這個心腹大患、肘腋之患,淮河諸侯聯軍必須要鏟除。因此在關東諸侯卷土重來出擊,開辟黃河戰線之後,淮河諸侯也再次強勢出擊。

並且淮河諸侯和關東諸侯出謀劃策,袁術、陶謙等淮河諸侯從正麵戰場拖住張遼和徐晃全部精力,然後令關東諸侯於黃河一帶南下,從背後包抄張遼和徐晃。

務必要將這個「心腹大患」解決了!

關東諸侯派遣兵馬南下,統率的將領是曹操麾下夏侯惇和曹仁,以及鮑信麾下於禁,率兵兩萬南下。在關東諸侯兵圍官渡時,他們也順著鴻溝毗鄰的汴水南下。

汴水是黃河連接淮河的水路,關東諸侯這是準備從背後包抄張遼和徐晃,設法截斷他們的後勤補給線穎水。

敵軍兩萬大軍調動南下,自然不可能掩人耳目,豫州的張遼和徐晃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

他們神色是有些凝重的,因為袁術兵馬的攻勢太猛,這時候如果分兵對峙後方的敵軍,恐怕會顧此失彼、左支右絀,屆時漏洞百出,可能會被敵軍各個擊破!

但如果不分兵對峙,後勤補給線被斷,他們將陷入重圍、落入孤島似得,恐怕將軍心動搖、戰鬥力下滑,甚至會被敵軍拖垮,同樣也是危險萬分!

就在徐晃和張遼艱難抉擇之計,劉羽傳來的一則情報,終於進入了帥營之中。

兩將經過密碼解讀分析之後,得到了一則重要的軍情戰報——

「關羽統率五十多艘鋼鐵巨艦,數萬兵馬、裝載大炮,糧草等軍需戰略物資,出黃河入海口,準備從渤海繞道黃海,進入淮河或長江入海口,屆時將馳援爾等!」

這則軍情戰報,宛如一劑強心劑,頓時令徐晃和張遼精神大振,似乎是破開黑暗的曙光,讓他們有種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感觸!

當然,隻是感觸!

因為據情報大致猜測,關羽統率水師從黃河出海口、繞道黃海、進入長江入海口的航路,可能需要十天半個月,甚至更久一個月時間!

他們能堅持到援兵到來嗎?!

就算是徐晃和張遼是未來的「五子良將」之一,絕對是歷史有名的帥才,但也不敢作出這種保證。可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兩將深思熟慮、仔細謀劃過後,決定由張遼分兵五千,對峙後方包抄而來的關東諸侯兩萬兵馬,將麵對夏侯惇、曹仁和於禁這些同樣的帥才。

誓師過後,張遼帶著兵馬北上。

徐晃留守前線,獨自的對峙袁術、陶謙等淮河諸侯十多萬兵馬,而他麾下不過隻有兩萬人,如今隻剩下一萬五千人了!

這明顯是兵力不對等的敵我雙方,局麵明顯是處於下風,甚至有種危機四伏的處境,但不管是徐晃還是張遼,都沒有任何的退縮和逃避,意誌力和心理素質強的可怕!

……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