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張遼運籌帷幄,連敗敵軍名震天下!(1 / 1)
劉營在豫州駐地,總計兩萬多兵馬,如今分兵——
徐晃鎮守前線,統率一萬五千兵馬繼續對峙袁術、陶謙等淮河諸侯聯軍。
而張遼統率五千兵馬北上,對峙南下包抄的夏侯惇、曹仁和於禁等關東諸侯聯軍兩萬兵馬。
關東諸侯聯軍是從汴水南下,張遼聞訊之後,並沒有固守城防,以逸待勞,而是選擇主動出擊。
在麾下眾將士不解的時候,張遼給出的解釋是:「敵軍遠道而來,舟車勞頓,精疲力盡,如今我們可以設法趁虛而入,說不定有奇效!」
這令眾將士眾誌成城、上下一心,想要趁著夏侯惇等兩萬關東聯軍精疲力盡的時候,趁勢出擊,讓他們沒有休整調養的時間和機會。
兩軍在梁國也就是未來的商丘一帶相遇,張遼不過統率五千兵馬,但依舊麵不改色,毫不退縮的麵對敵軍兩萬兵馬主動進攻出手。
此次南下包抄的兩萬關東聯軍將士,由東郡太守曹操麾下的夏侯惇和曹仁,以及濟北相鮑信麾下的於禁統率。
夏侯惇和曹仁乃豫州人士,對當地的地理環境十分熟悉,並且三將都是未來有名的帥才,如今處於成長期也不遜色多少,並沒有冒然急行軍推進。
關東聯軍采用三縱隊,前中後三軍穩步推進,互為犄角,就是為了避免被敵軍設伏,一網打盡了。
張遼伏擊關東聯軍,躲過了斥候的耳目,卻隻是遇上了敵軍的先鋒部隊,統率將領乃是曹仁。
兩軍交戰,曹仁軍猝不及防下,再加上舟車勞頓,精疲力盡,頓時敗退下來。但很快後方的中軍、後軍部隊趕上,夏侯惇和於禁加入戰場。
關東聯軍三將都是帥才,行軍作戰能力不俗,聯軍士卒雖精疲力盡、舟車勞頓,但畢竟人多勢眾,如此張遼隻能率部撤退!
「殺——」
劉營兵馬敗退,頓時助漲關東聯軍將士氣焰,他們立刻趁勝追擊,整個精神因為「首戰勝利」而亢奮起來,就連精疲力盡的感覺也被壓下,越戰越勇!
張遼見此情形後,頓時再生一計!
此次南下包抄的兩萬關東聯軍將士,統率夏侯惇、曹仁和於禁有些難纏,但麾下士卒卻是可以利用的地方。
張遼以退為進,明明有時候可以完全脫離敵軍包圍,他依舊令麾下將士結陣反擊,兩軍交戰,行軍速度就被拖延下來,也能讓關東聯軍追上。
看著張遼軍隻有五千兵馬,己方兩萬兵馬,這些士卒仗著人多勢眾、底氣十足,自然是窮追不放、緊追不舍,精神高度亢奮。
夏侯惇和曹仁還沒有意識到什麼,但於禁卻感覺有些不妙,急忙傳令兩將喝止部下,窮寇勿追,避免是敵軍以退為進、誘敵深入之計!
可漢代又沒有對講機、手機等即時通訊裝置,前中後三軍的消息傳遞,都是由騎兵斥候快馬加鞭傳遞,不可能立刻收到消息,總有些滯後延遲。
再加上兩軍亢奮追殺之際,就算兩將收到消息,也不可能立刻喝止麾下部隊追殺。就好像前沖慣性,忽然停止也有一段剎車距離。
夏侯惇和曹仁兩軍一路追殺,從梁國追殺到陳國武平一帶,他們還沒有收到於禁警醒的消息,但卻感覺到了不妙,因為將士們顯露出了體力透支的「疲兵之態」。
直到這時候,夏侯惇和曹仁方才驚醒過來,知道自己「中計了」!
他們一路從黃河南下馳援豫州,遠道而來、舟車勞頓、精疲力盡,還沒有休整之計,就被張遼主動進攻,不得不疲於應付對戰。
擊退張遼之後,看到有全殲敵軍的可能,頓時精神亢奮,趁勝追擊,並且越戰越勇,宛如打了雞血似得。卻全然忘記,他們舟車勞頓行軍,本就是疲兵之態!
這就好像通宵達旦玩遊戲的玩家,在遊戲中大殺四方,腎上腺素飆升,從來感受不到疲憊,可等到遊戲結束下機之後,那接連通宵疊加的疲憊和精力消耗,宛如潮水席卷而來,然後……嚴重者甚至猝死!
夏侯惇和曹仁部隊,正是處於這種情況。
他們麾下將士精神亢奮,追殺張遼兵馬,本應該精疲力盡、人困馬乏,但因為即將覆滅敵軍的亢奮,讓他們腎上腺素飆升,以至於壓製這種疲憊。
可人的精力是有極限的,他們一直壓製、壓製,其實也是在透支精力,終於到了透支極限的時候,完全承受不住。麾下有士卒甚至過度透支而暴斃猝死。
夏侯惇和曹仁先後明白過來,這是張遼以退為進、誘敵深入的疲兵之際,驚醒過來後立刻喝止麾下部將,約束將士,避免被張遼反撲過來。
可是張遼沒有放過這個機會!
當夏侯惇和曹仁部下出現「體力透支」的狀態後,他就打了一個回馬槍,在陳國武平再一次主動進攻,反撲追兵,頓時大敗敵軍!
武平之戰,也將張遼的名號響徹天下!
聯軍後軍於禁部隊收到這個消息之後,頓時軍心震動!
可於禁也是未來的「五子良將」之一,並且隱隱有可能是五子良將「之首」。
當然這是有爭議的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於禁在襄樊之戰前,官職是五子良將之中最高的,並且最深得曹操信任的外姓將領。
這一點從於禁是唯一一個「假節鉞」的外姓將領,就能可見一斑了。
原歷史中,於禁是鮑信麾下,直到鮑信為救曹操戰死後,方才轉投曹操。但這一世鮑信還在,於禁還是其麾下大將,身經百戰,戰功赫赫。
這是夏侯惇和曹仁等後生的經驗、戰績、資歷所不能媲美的!
正因為於禁實戰經驗豐富,關東聯軍令熟悉豫州的本地人--夏侯惇和曹仁揮師南下的同時,還令於禁這位泰山人士共同南下,起到引導監督的職責。
於禁也是最先發現張遼的詭計,但終究因為信息傳遞滯後延遲,以至於還是落後一步,令夏侯惇和曹仁軍大敗,陷入重圍。
這時候,於禁自然要揮師救援!
但夏侯惇和曹仁部隊大敗,軍心動搖。並且大軍潰敗之後,肯定是將士倉皇逃竄,兵荒馬亂之下,貿然率軍馳援,說不定還會影響到己方將士!
這就不是救援,而是上門送死了!
一念及此,於禁做出了另一個選擇,他「圍魏救趙」,直接率軍急行軍向著「穎水」趕去,做出了想要截斷張遼和徐晃後勤補給線的安排!
前麵說過了,張遼和徐晃深入敵內,紮根在汝南袁氏的腹內豫州鎮壓,麵臨的是汝南袁氏等世家大族的反擊,以及淮河諸侯的圍攻。
四麵楚歌、危機四伏,這種情況下,張遼和徐晃等前線的劉營兵馬,他們的糧草輜重、軍需物資等供給,都是通過「穎水」從洛陽軒轅關傳送到前線的。
這不僅是「後勤補給線」,也是張遼和徐晃等前線部隊的「生命線」。
如果「穎水」被斷,會立刻引發軍心動搖。他們軍中糧草撐不了多久,到時候還會被敵軍活活拖垮,最後陷入「孤立無援」的險境!
正因為「穎水」的重要性,張遼和徐晃不可能有任何的冒險!
不管於禁是不是「圍魏救趙」,還是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借機對「補給線」出手,張遼都不能冒險不顧,他隻能放棄對夏侯惇和曹仁潰兵的追殺,回援阻擊。
於禁這一招,可謂是打蛇打七寸!
兩軍在陳國長平相遇,立刻爆發了交戰,並且向著「穎水」方向潁川郡的新汲、許縣一帶接連爆發大戰,互有勝負,旋即各自退兵。
張遼退守潁川許縣,於禁退守陳留扶溝,雖然是兩個郡,但其實是互相毗鄰,相距不遠。
夏侯惇和曹仁收攏潰兵,從武平趕到扶溝和於禁會和,如今兩將兵馬隻剩下八千多人,算上於禁六千人馬,此戰損失了六七千兵馬。
最嚴重的是,他們遭受了敗績,軍心動搖、士氣大跌。再加上舟車勞頓、精疲力盡,全軍上下彌漫著一種頹喪灰敗的氣氛!
「唉,出師不利啊!」
夏侯惇嘆了口氣,也沒有避重就輕的逃避責任,他說道:
「此次是我們貪功冒進、急於求成,以至於中了張遼的奸計。若非於將軍設計救援,我們損失將更加嚴重,甚至有全軍覆滅的危機!」
兵敗如山倒,當潰敗形成後,敵軍若是指揮得當、趁勝追擊,是有可能全軍覆滅的,這不是夏侯惇危言聳聽,也令他們對於禁有些感激和敬佩!
都說於禁善於治軍,軍法嚴厲、軍隊整肅、上下令行禁止、號令如山,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能保持鎮定,此戰終於令他們有著切身體會了!
對於治軍嚴整的於禁而言,夏侯惇和曹仁兩將此戰冒失,該受軍法處置。
但他們畢竟是曹操麾下部將,而於禁隸屬於鮑信麾下,越俎代庖對關東聯軍的團隊不利,戰後論功行賞時自然有盟主袁紹賞罰。
並且此次夏侯曹仁兩將敗退,敵將張遼大獲全勝,已經是軍心動搖,若是在責罰主將,會令上下更加離心離德,不利於之後的戰事。
因此思慮利弊後,於禁反而寬慰兩將:「勝敗乃兵家常事,兩位將軍無需介懷。但經此一戰後,我方軍心動搖,敵軍士氣大振,必須挽回敗勢!」
「於將軍有何妙計?」
夏侯惇和曹仁對視一眼,拱手問道。這番表態,也說明兩將對於禁心悅誠服!
於禁看著堪輿圖,旋即對著兩將說道:
「如今張遼駐守潁川許縣,顯然是拱衛穎水糧道和後方。徐晃在前線淮河一帶,與淮南袁術、徐州陶謙等諸侯交戰。
「這種戰略安排,若是利用得當,可互為犄角,互相馳援。但問題是,他們的兵馬不足,兩軍防線拉得太長,也就顯得漏洞百出。
「可考慮到張遼機智靈敏、計謀百出,這些看似的漏洞中,到底是漏洞,還是敵軍故意為之的陷阱,我們就不得而知,經此一敗後,也不可能冒險嘗試。」
聞言,夏侯惇和曹仁又嘆息一聲!
他們關東聯軍率兵兩萬南下包抄,打著前後夾擊,解決張遼和徐晃這個「心腹大患」、「肘腋之患」的目的,但出師不利,首戰大敗!
這種失敗,令軍心動搖,如果再次出現失敗,恐怕會令軍心潰散、逃兵加劇。因此他們也失去了「試錯」的機會,這屬於兩將的過錯!
於禁顯然沒有糾結於此,繼續說道:
「我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包抄張遼和徐晃,一開始的想法是——截斷他們的糧道!
「張遼和徐晃固守豫州,也務必要保障糧道後勤補給線的安危。從張遼放棄追殺你們回援後方,就可見糧道對他們的重要性!
「我們雙方的目標都是這條穎水糧道。目的明確,也代表著我們已經打草驚蛇了!
「現在換一種思路,這條糧道對於張遼和徐晃而言,是必須控製的後勤補給線。而我們對付兩將,卻不一定需要針對此處。還有其他選擇!」
夏侯惇和曹仁頓時驚疑不定,但他們沒有打斷於禁的出謀劃策,仔細聆聽。
於禁頓了頓後,轉而說道:
「我們可聲東擊西!佯攻這條後勤補給線,拖住張遼的兵馬,轉而長驅直入、犁庭掃穴,直接轉攻正疲於應付袁術等聯軍的徐晃!」
夏侯惇和曹仁頓時雙眼一亮!
對啊!
他們沒必要與張遼僵持在穎水一帶,他們還有其他選擇!
張遼必須守住「後勤補給線穎水」,徐晃也被袁術聯軍「拖在淮河前線」,兩將現在的情況就是——首尾難顧,左支右絀。
這時候,他們組織兵力聲東擊西,包抄前線的徐晃大軍,完全可以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甚至為了以防萬一,可以讓袁術、陶謙等淮河諸侯加強攻勢,拖住徐晃,讓其難以顧全背後,而最終走向失敗!
「此計可行!」
夏侯惇和曹仁點頭贊同。
於禁說道:「既然如此,我留在扶溝前線對峙張遼兵馬,拖住張遼等將士,你們立刻率兵南下,包抄徐晃的腹背。」
「是否需要去信袁術,令其加強對徐晃的攻勢,讓他首尾難顧,顧此失彼?好讓我們可以偷襲成功?!」夏侯惇問出了心中的想法。
於禁想了想後搖頭說道:
「書信來往恐怕有暴露行軍意圖的目的,有可能因為交戰而傳遞不便、有可能被敵軍截留,風險很大!你們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反而乃是一招奇兵!
「並且袁術和徐晃對峙前線,兩軍斥候肯定都在互相打探,你們率軍逼近後,他們一定會收到消息。徐晃軍會震動反應,而袁術軍也會驚喜加強攻勢。
「那時候,你們會出現心照不宣的配合,前後夾攻徐晃大軍,必定可以發揮奇效!」
於禁的分析令夏侯惇和曹仁信服!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夏侯惇為之感慨,旋即拱手領命:「既然如此,我等立刻組織兵馬奇襲徐晃!」
「我會為你們打掩護的!」於禁點頭。
旋即於禁率兵對張遼所在的許縣發動強攻,兩軍頓時展開交戰。
前線交戰正酣時,夏侯惇和曹仁率兵南下,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姿態,趁夜色離開扶溝,南下想要奇襲前線的徐晃兵馬!
……
兩軍交戰之計,張遼一直忙於戰事,於禁實在是逼得太緊,並且此將也著實難纏,他兵馬本就不足,很多事情要親力親為、事必躬親。
如此情況下,張遼也是精疲力盡,但他心理素質和意誌力強的驚人,甚至可以通過合理分配,比如三天兩覺達到一種休息,又不至於被敵軍鑽了空子的安排。
張遼對於周圍的觀察,也一直沒有鬆懈,並且敵軍不知道的是,這反而是劉營兵馬的優勢。他們白日裡有望遠鏡觀察,黑夜中有夜視儀巡視。
這時有傳令兵行色匆匆來報:「啟稟將軍,斥候觀察到敵軍動向,有一支近萬兵馬乘夜南下,似乎是夏侯惇和曹仁率兵,不知去向!」
張遼頓時驚醒,看著堪輿圖,立刻明白過來,敵軍這是想要分兵南下,奇襲前線的徐晃大軍!
如今徐晃正與袁術、陶謙等淮河諸侯聯軍交戰,以一萬五千兵馬對峙淮河諸侯十多萬聯軍,本就是壓力山大。如果敵軍又從背後夾擊,必定危險萬分,有覆滅之危!
「關將軍統率的水師艦隊到哪裡了?」張遼望著堪輿圖問道。
立刻有麾下將士稟報道:
「啟稟張將軍,昨日傳來的消息是,關將軍統率的水師艦隊出黃河入海口後,正繞過青州東萊郡的成山角,今日想來應該已經靠近徐州。」
東萊郡成山角,有「天盡頭」的評價,在這裡甚至可以看到幽州遼東,也就是未來棒子國地理方向。
轉角順著航路繞道南下,差不多三五日可以到達徐州淮河入海口——大概在東海郡,也就是未來了連雲港灌南一帶。
繼續前行可以到達廣陵郡的長江入海口——這時候還沒有上海、崇明島,甚至南通都沒有形成,屬於戈壁灘、沼澤地帶。
張遼不知道關羽的遠洋水師艦隊,能否從淮河入海口進入,不行的話需要繞道長江入海口,總歸需要一段時間。
再加上大海上風雨無定,時常有風暴發生,阻礙行軍。時間可能要更久一點。
也就是說,夏侯惇和曹仁從背後奇襲徐晃大軍,與袁術、陶謙前後夾擊包抄,危險重重,獨木難支,但想要指望關羽統率的水師艦隊正好趕到救援,是不太可能的!
「公明在前線以一萬五千兵馬對峙淮河諸侯十萬聯軍,如今又有夏侯惇和曹仁率軍背後夾擊……」
張遼望著堪輿圖,腦海瘋狂運轉,最後決定由自己出手解救!
「看來隻能兵行險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