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偷了老巢(1 / 1)
看著沈陽城頭的他可惡的阿瑪代善,可惡的叔叔阿敏,嶽托捶胸頓足。
大意了!這一回他真的是大意了!
他萬萬沒想到。
他的這兩個親人,竟然可以這麼無恥!
竟然趁大汗主力盡出的時候,裡應外合偷襲沈陽。
這一下,即使大汗南征朝鮮能夠大勝而歸,也被人偷了老巢了。
而且有心算無心,在叛徒庫爾纏的臨陣倒戈之下,他的鑲紅旗的兵力,損失了一大半!
問題很嚴重啊!
嶽托痛心疾首的,將沈陽發生的變故,通過八百裡加急,火速送呈南征朝鮮的黃台吉。
一個月之後,當身處朝鮮腹地的黃台吉收到這個消息,頓時陷入了進退失據的窘境。
……
京城,皇極殿。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在經歷了又一次的平淡的朝會之後,崇禎意欲退朝。
在經歷了皇帝的大刀闊斧雷厲風行之後,文武百官已經沒誰脖子癢,輕易的跳出來對抗皇帝了。
崇禎皇帝文治武功,儼然已經有了太祖成祖之威。
誰還會因為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冒著身死族滅的風險,跳出來觸皇帝的逆鱗呢。
但是嘛,有些事情,該發生還是會發生。
就在此時,忽然有一名禦史出列:
「江南士紳聯合簽署了萬民書,強烈抵製新政,請陛下明察!」
說罷,這名禦史呈上了一份上疏。
「陛下,漕運總督衙門請發漕丁的欠餉,並請求朝廷撥款疏浚運河!」
就在這個時候,戶部侍郎吳宗達也站了出來,給崇禎奏報了一個事情。
見狀,崇禎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這兩個對於他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漕運的款項,到年底再說。」
欠餉加上疏浚的款項,動輒幾百萬兩銀子。
現在崇禎的手頭雖然寬裕了一點,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揮霍呀。
但是崇禎打算暫時的擱置這個事情。
這麼多年,都這麼過來了,也不急在這一時半會兒的。
「把萬民書拿上來!」
此時崇禎更加關注的是,江南士紳的民意。
於是,近侍將萬民書轉呈到了崇禎的手裡。
然而,崇禎僅僅看了幾眼,就拂袖而去。
「退朝!」
江南士紳名流,聯名反抗朝廷將農投公司和商貿公司推廣到南直隸。
在那份萬民書裡麵,全都是江南響當當的士紳的名字,裡麵甚至包括了前首輔周道登的名字。
崇禎忍無可忍,直接宣布退朝。
北直隸已經是形勢一片大好。
但凡是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出來,隻要將北直隸的模式復製到南直隸,以及大明各省,大明中興就在眼前。
在崇禎的眼裡,任誰也不能阻止他中興大明的步伐。
所以,在推廣兩大公司這個事情上,崇禎不容商量!
然而,回到禦書房,崇禎卻是坐立不安。
因為南直隸一直以來,都是大明的糧倉,賦稅之地。
現在江南士紳聯名反對新政,對他接下來的計劃,將會產生非常大的負麵影響。
尤其是,此時朝堂上的高官,大部分是出自江南。
這也是為什麼,那份萬民書可以直達他這個皇帝的麵前,都是沾親帶故的鄉黨,不管願不願意,這樣的忙肯定是要幫的。
所以崇禎才會頭也不回的直接退朝。
這個問題,在百官的麵前,根本就不需要商量。
仙師說的對,屁股決定腦袋,都是江南一脈,明裡暗裡肯定是幫著江南士紳說話,和他們有什麼好商量的?
想到江南的種種問題,以及漕運、欠餉等等,崇禎一時間隻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王承恩欲言又止。
最後乾脆低下了頭。
有事找仙師,這樣簡單粗暴的辦法,或許萬歲已經覺得無趣了。
想要培養一下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好吧,這段時間以來,崇禎確實是刻意的這樣做。
崇禎估摸著,仙師終究是世外高人,終究有一天會離他而去。
如果不趁著仙師還在左右的時候,學會仙師的處事原則和方法,或許,等某一天,仙師飄然隱退的時候,他這個皇帝就會回歸平庸,大明也可以再次衰落。
崇禎無法接受那樣的事情,所以他必須要努力,避免悲劇的發生。
隻要能夠學到仙師的七八成,以後大明還愁發展不起來?
隻不過,在禦書房裡奪不了踱步了一刻鍾之後,崇禎最終還是放棄了掙紮。
因為,費盡腦筋,他還是想不出完美的解決江南問題的辦法。
「大伴,準備一下,我們去拜訪仙師!」
旋即,崇禎給王承恩下達了旨意。
這種高屋建瓴的事情,還是得倚靠仙師啊。
他這個皇帝畢竟隻是凡俗,對於凡俗的事情,還是看不太透。
「遵旨!」
一個多時辰之後。
主仆二人份輕車簡從,來到了徐浪的莊園裡。
「江南士紳聯名反對新政?」
徐浪嘿嘿冷笑。
對此,其實他一點兒也不意外。
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連忽悠皇帝取消工商稅,這樣的事情都做得出來,反對新政有什麼稀奇的?
崇禎一股腦的,倒出了自己的煩惱:
「江南的問題,遠不止如此!」
「江南本是我大明的賦稅之地,然而這些年來,從江南收上來賦稅,卻越來越少。因為江南士紳,總是以各種理由抗稅。朝廷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徐浪冷冷地說出了自己的法子:
「對付這些人,隻有一個法子:那就是動刀子!」
在原本的歷史上,江南士紳抗稅,可不隻是在明朝,這些隻顧小家不顧大家的江南士紳,用抗稅逼死了大明朝之後,到了大清朝同樣是一如既往的抗稅。
隻可惜,漢人的皇帝和朝廷慣著他們,野蠻殘暴的女真人可不慣著他們。
江南奏銷案,哭廟案,了解一下。
江南士紳以為像明朝的時候,「一哭二鬧三上吊」耍點手段就可以抗稅,誰知野蠻的女真人建立的大清朝,可不會和他們講斯文。
但凡是抗稅不交的,哪怕是欠了一文錢的稅銀,有官身的全部官降兩級,秀才貢生全部革除功名。
一個奏銷案,江南一地被罷黜革除的官紳高達一萬三千多人。
其中,探花郎葉方靄更加是因為欠了一文錢而被罷黜,被民間戲稱為「探花不值一文錢」。
哭廟案中,直接被杖斃的秀才貢生,高達一百二十多人。
經此兩案之後,江南士紳終於變得老實了,往後再也不敢抗稅。
這也充分說明了,江南的士紳是個什麼品性。
你和他斯斯文文的講道理,是沒有用的,隻有用強硬手段才可以震懾他們。
崇禎有點猶豫:
「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會不會激起更大的動亂?」
徐浪沉吟半晌,最後緩緩說道:
「你如果信得過我,我就親自走一趟江南。」
「江南積弊已久,而且江南經濟繁榮又不受朝廷管控,儼然已經有國中之國的趨勢,江南的問題不解決好,大明的江山社稷始終會有巨大的隱患。」
說實話,徐浪是不想多管閒事的。
但是江南關係到大明的國本,不以雷霆手段一次性解決了,往後隻會遺禍子孫後代。
崇禎實在是沒想到,師父對待江南,竟然是如此之重視。
遵化之戰伏擊建奴,這樣的足以彪炳史冊的大好事,師父都不願意參加,但是一個江南問題,卻讓師父甘心自降身份,踏入俗塵。
「徒兒替大明,謝過師父了!」
徐浪擺手。
況且,這裡麵還涉及到漕運的問題。
作為一個穿越眾,如果不能夠徹底扭轉大明的國運,那豈不是白白穿越一回。
看到師父如此的雲淡風輕,崇禎大為感動。
「師父,不如讓徒兒也跟著你一起下江南。」
靜極思動。
崇禎自打出生到現在,一直都是生活在京城這個「籠子」裡。
既然師父這樣的十萬高人,都願意入世下江南,他這個皇帝下江南看看,也是很應該的事情吧?
徐浪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這怎麼行?」
這個徒兒給他一個欽差之名,讓他便宜行事,那就足夠了。
如果徒兒跟著他一起下江南,徐浪反而會覺得不自在。
崇禎這個時候給自己找理由:
「徒兒想要日夜聆聽師父的教誨嘛。」
「況且,師父你不是說,我是城中癡兒嗎?徒兒想跟著師父出去長長見識,多了解一下大明的民情。」
「……」
徐浪一時間愣住了。
他沒想到,崇禎的轉變竟然是如此的徹底。
歷史上那個剛愎多疑,刻薄寡恩的崇禎皇帝哪裡去了?
站在自己麵前的,分明就是一個聽話的乖寶寶嘛。
想了想,徐浪最終還是表示了同意。
畢竟徐浪很清楚,自己不可能一直陪在崇禎皇帝的左右。
哪天等大明的一切都上了正軌,徐浪肯定是要遠離這個皇帝的。
伴君如伴虎,兔死狗烹,是徐浪始終要擔心的問題。
「好吧。」
「但是我有言在先,我帶著下江南的,是我的徒兒,可不是其他人。」
這個徒兒要是擺明車馬的下江南,他這個仙師豈不成了跟班的。
那就太沒意思了。
還是不如不下呢。
崇禎聞言大喜:
「那當然。在師父的跟前,我始終都是一個徒兒,哪裡有其他身份?」
微服私訪才好玩呢。
以皇帝的身份南巡,哪裡能看到真實的江南風貌?
官紳的虛偽,崇禎早就見識夠了。
王承恩一直低著頭,不敢發言。
皇帝南巡,這是關於江山社稷的大事啊。
萬歲竟然就這樣的做出了決定。
如果換做是別的皇帝,別的場景,做出如此決定,絕對會被禦史言官們罵成是昏君。
但是,現在萬歲是跟著天神下凡的仙師下江南。
有仙師保駕護航,能出什麼意外呢?
當天下午,回到皇宮,崇禎在東暖閣緊急召集七大閣臣。
「什麼?陛下要下江南?」
聽到崇禎這樣的決定,孫承宗,袁可立,範景文,李邦華,畢自嚴,徐光啟,李標,七大閣臣一個個都跳了起來。
範景文第一個提出了反對:
「陛下,這不太妥吧!」
「陛下身負大明江山社稷,親自下江南,朝廷如何能夠運轉?而且,江南第一看似風景無限,但是實則危機四伏,要是遇到什麼危險,如何是好?」
孫承宗隨即道:
「陛下三思,此時大明中興剛剛有了一個好的開始,要是陛下南巡遭遇意外,大好局麵豈不是就此斷送?所以老臣建議,陛下還是安坐皇宮為上。」
七大閣臣對此事的態度,出奇的一致。
紛紛出言勸阻崇禎皇帝。
崇禎看著這七大閣臣,沉默半晌。
好巧不巧,七大閣臣中,除了李邦華和徐光啟算是江南人,其他的六大閣臣都是江北人。
如果不是如此,崇禎真的要懷疑,這七大閣臣,是不是已經暗中勾結江南士紳,故意阻擾他南巡解決江南問題了。
崇禎首先就可以排除,七大閣臣反對他南巡,是屁股決定腦袋。
同時,李邦華和徐光啟都是出身貧寒,為官又非常的清廉,算不上是富紳的一員。
所以崇禎略略思索,就可以排除,七大閣臣反對他南巡是出於私心。
「歷朝歷代,皇帝南巡都不是什麼稀罕事。」
麵對這樣的情形,崇禎隻好循循善誘。
「江南乃是我大明朝的賦稅之地,關係到我大明社稷的安危,朕此番南巡勢在必行。」
「如今朝堂穩定,有你們七大閣臣主持朝政,不會出什麼亂子。」
「況且,神宗,熹宗常年不上朝,我大明朝不也照樣是國泰民安?」
「……」
七大閣臣還待再勸,但是看到崇禎如此強勢,也不好再多說什麼了。
要知道,他們七個人,都是皇帝不拘一格,扶持上來的。
本來就深受龍恩。
現在皇帝想辦個事,你們還好意思一個勁的唱反調?
而且還有仙師徐浪一路隨行呢。
孫承宗沉吟著,最終無奈道:
「陛下,答應老臣,把騰驤左衛也一起帶去,否則,老臣誓死不答應。」
袁可立嘆息一聲,也道:
「老臣附議。陛下南巡,也必須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帶上騰驤左衛,可保陛下和仙師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