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廢除海禁之議(1 / 1)
今年的應天府也更加熱鬧了。
官方拿出錢來製作的紅燈籠掛在了街道上,有人可以通過猜字謎獲得紅燈籠,拿回自家掛上。
從洪武二十七年開始修繕、整頓的街道和坊市,如今都是煥然一新。
水泥鋪設的道路看起來平坦而又自然,以前密密麻麻的坊市房屋,如今也通過規劃,利用水泥建造了小五層,能夠居住更多的人,也讓整個坊市看起來規整乾淨很多。
而這個修繕的過程中,也把隱藏在坊市之中的那些地痞混混給清出去。
什麼熊火幫、黑衣幫等等幫派,直接被北鎮撫司給抓起來。
連同他們後邊的保護傘,也給抓起來三司會審。
整日裡,會有北鎮撫司的錦衣衛巡邏,一切不法之事,不管是誰,上到王孫貴族,下到地痞混混,隻要是犯了事兒,都會抓起來問罪。
從此之後,應天府這座都城變得非常安全,也非常的繁華。
連小毛賊都不敢來了。
年關之後的大朝會,朱元璋親自參與,坐在了寶座上,旁邊就是朱英。
朱元璋親自聽一聽百官們的年終總結。
而這一次,六部也算是盡職盡責,每一個部門的總結也都比較到位。
不管是出現了一些不可控的事情,還是做出了一番業績出來,都言簡意賅地說了出來。
沒有絲毫的隱瞞,因為他們心中清楚,這些事情,不管是坐在上麵的皇上,還是旁邊的皇太孫,肯定都知道。
與其誇贊自己的部門做的如何如何好,有一種粉飾天下太平的虛心假意,還不如實打實地說出這一年來,自己這個部門做了哪一些事情。
朱元璋一一聽完,覺得這種方式非常不錯。
「嗯。」
「咱大孫想出來的這個年終總結當真是不錯。」
「可以讓眾位愛卿知曉自己做了什麼功績出來,也知曉自己還有什麼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讓各位可以查漏補缺、彌補不足,也可以防範於未然。」
朱元璋先是對這個年終總結高度贊揚,之後又對六部門進行了好評。
比如禮部籌辦的皇太孫及冠之禮以及皇太孫大婚之禮,做的不錯,值得表揚。
又比如吏部這一年的科舉考試,沒有出現泄題,考生們也都安然地參加了科舉考試,沒有出現大的意外。
還挑選和舉薦了三百多的學子去東膠,幫助大明治理東膠之地。
好評之後,自然是不足。
朝堂上的官員們都打起了精神,聽取朱元璋對他們的不足之處的點評。
朱元璋開口道:「禮部對待那些番邦的使臣,要做到能夠威逼利誘,最好可以策反他們,讓這些使臣來到大明之後,就對大明產生了敬畏之心,又或者是喜愛之心。」
「然後趁機拿捏他們,讓他們成為大明的暗樁。」
「咱大孫誌向遠大,以後肯定需要對那些番邦出手。」
「到時候,這些個暗樁也就有了作用。」
李原名連忙上前,表示一定會想辦法拉攏那些番邦的使臣,讓他們成為大明的暗樁。
朱元璋繼續道:「還有,這禮儀也不僅僅是王公貴族,還有天下黎民百姓。」
「如何教化萬民遵守仁義禮智,乃是你們禮部的職責之一,後期,也要注重教化大明萬民遵守仁義禮智。」
「如今乃是和平時代,百姓們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
「然有一些地方還堅守著什麼祖宗之法大於國法,這就是私自行刑,讓大明律法成為了擺設。」
李原名連忙躬身領命,表示一定會把接下來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教化萬民的工作上。
朱元璋點評完了之後。
吏部尚書詹徽上前,啟奏道:「皇上,殿下,臣有本啟奏。」
朱元璋道:「準。」
詹徽躬身施禮道:「皇上,殿下,大明如今完成了東征,得到了東膠之地。」
「如今再回過頭來看,此番東征乃是明智之舉,為大明帶來了巨大的銀礦,也帶來了不少物資,更有了一片肥沃之地。」
「而在西洋之地,那裡擁有著更多的物資。」
「臣以為,以前開海禁,乃是因為西洋人擁有著堅船利炮,他們的海盜十分猖狂。」
「大明往來的海商,一大部分都被搶奪,損失慘重。」
「二來,也是因為這海上的商業確實可以賺大錢,讓那些可以出海的海商成為了東海之地的富翁。」
「他們賺了錢,卻給大明的東海之濱帶來了倭寇和海盜。」
「而現在,大明也有了堅船利炮,還有征服了倭寇,擁有了東膠之地。」
「臣以為,為大明萬世太平之計,當解除海禁,以皇商下西洋。」
「看一看,如今的西洋之地發展如何。」
「這樣,我等也知道,大明和那些西洋之地的番邦,有多大的差距。」
詹徽這個提議瞬間引起了一片轟動。
自古以來,都是要開海禁,防止那些倭寇和海盜入侵大明的東海之濱。
而現在,吏部尚書詹徽卻提出了要解除海禁,還要讓皇商去下西洋?
難道就不怕引來了更加強大的敵人嗎?
有大儒站出來,躬身道:「皇上、殿下,臣以為,解除海禁事關重大,當從長計議。」
「解除海禁,說一千道一萬,也是想要以皇商之名去西洋之地。」
「如若因此引來無數海盜,那東海之濱再無安寧之日。」
茹瑺卻站出來,躬身道:「徐老此言差矣,如今大明有了堅船利炮,連倭寇都敗在了大明的海軍之手。」
「那些個海盜來了,咱們還能怕了他們?」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我們兵部可不怕那些海盜。」
又有大臣楊靖上前,躬身道:「臣以為,海禁可解除,然則,卻也要有個完全的準備。」
「以皇商之名下西洋,那誰來為這個使臣?」
「當真遇到了海盜,大明的堅船利炮是否可以戰勝之?」
「建造一艘定遠號的花費可不低,如果下西洋之後,沒能帶回來有用的消息,也沒能帶回來不菲的貨物。」
「卻因此損失了於大明有功的定遠號,便是有一些得不償失了。」
楊靖的話讓不少人連連點頭,覺得這個觀點沒有錯。
大明有了堅船利炮不錯,但是如果真的讓定遠號遠航,到時候一旦遇到了強大的海盜,回不來,該怎麼辦?
不僅沒能帶回來有用的消息和不菲的貨物,還搭進去一個定遠號,當真是得不償失。
這時候。
朱元璋開口了。
「眾位愛卿都說的不錯。」
「但是大明想要發展,想要昌盛久安,就不能一直閉關鎖國。」
「西洋到底發展的如何,是比大明還要強大,還是比大明弱小?」
「咱們是一概不知。」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了解西洋的實力,於大明以後的發展,是有好處的。」
「不過,此事確實也當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