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謠言止於智者(1 / 1)

加入書籤

暴雨終於停了。

遮蓋住太陽的烏雲也終於散開了。

陽光普照大地。

不過幾天。

熱氣騰騰。

從天空俯瞰,堤壩上,那些忙碌的百姓,猶如飄盪的螻蟻。是那樣的卑微。

人在天災麵前總是顯得十分脆弱,那麼的不堪一擊。

以前那麼繁華的一座都城,如今卻怎麼也恢復不了往日的熱鬧,所有人,都在哀傷之中。

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親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園。

洪水還沒有完全退去,城內的水位降低了不少,卻還是不適合居住。

八月初的太陽,還是和七月的太陽一樣,火辣辣、熱騰騰。

卻怎麼也暖不了百姓們那悲痛交加的心。

開封城外的堤壩,高高的土牆被不斷的加固夯實,把洪水堵住去路。

田間地頭,不少農戶也在積極地挖渠放水,好搶救一些莊稼。

能夠搶救多少便是多少,總好過今年的年關吃不飽一頓年夜飯。

那些被堤壩擋住的洪水中,三不五時有小舟劃來。

一個婦女,緊緊的抱著兒子,不斷的沖那些給他們記錄的官差磕頭,口中發出哀嚎的哭聲。

「官爺,官爺!俺當家的還在水裡,求您去救救,去救救!」

一個漢子,寶貝一樣抱著半袋子糧食,看著大水,咧嘴大哭。

「俺家的房,俺的地!」

他正嚎著,過來一個衙門書辦一樣的人物,上去就是一腳。

「嚎啥呢?」書辦雙眼通紅,吼叫著,「你嚎破天,你家也毀了!」說著,又是一腳,「能上堤乾活不?」

漢子一擦眼淚,「能!」

「那就乾,築堤,一天兩頓飯。日你姨的,你要是乾得好,布政司老爺發賞錢!」

漢子一骨碌起身,往手心吐兩口唾沫,「中!」

暴雨來的突然,洪水來的迅猛,是的中原大地不少地區,都被洪水給淹沒。

要不是前幾年的物資儲備比較充足,要不是大明現在的國力還算是比較厚實,要不是朱英積極賑災,視察各地,防止有官員庸政懶政,不願意積極賑災。

恐怕,這樣一場大規模的洪災,能夠直接讓一個王朝滅亡。

百姓們的要求其實並不高,隻要需要給他們一條活路就行了。

可是,有人還是想要在這件事情中,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四處散步一些謠言。

朱英不僅僅是到了河南道,還去了湖廣之地,以及陝西和山西等地。

凡是出現了洪災的地方,他都去了。

而在應天府,本來在仙島上頤養天年的朱元璋,也回來了。

這種情況。

朱英親自去賑災了。

他這個太上皇自然要守住應天府。

書房內。

朱元璋對楊靖問道:「武昌的洪災現在如何了?」

楊靖躬身回道:「回太上皇,皇上如今正在武昌,今天傳來文書,此番災情,武昌府第一,開封府第二。」

「不過,武昌都城修建的地勢比較高,淹沒的大部分都是良田。」

「鄂州地區、歷城區等,出現的洪災也很嚴重。」

「開封府因為有周王殿下在,暴雨的第二天下午就組織了百姓遷移出城,到了高地駐紮下來,躲過了洪災。」

「而武昌那邊,因為沒能及時撤離,淹沒了不少百姓。」

「如今,皇上正在組織官兵進行修理河堤,防止第二次決堤,對災區產生影響。」

朱元璋點點頭。

頭發花白的他,精神氣大不如以前。

好在,他還不算是老眼昏花,從退位之後,就在那仙島上修養,也因為朱棡沒有抱病而亡,對他的打擊也不大,所以也沒有臥病在床。

……

武昌西北之地的長江堤壩上。

「守住了,築好了,上邊虧不了咱們。什麼娘.............什麼好酒好肉隨便吃呀!」

「大人!」一個小兵在洪水中大喊,「我不要酒肉,我就想要找個婆娘!」

「你個憨批,隻要是你努力乾活兒,到時候,老子做主,給你討個婆娘。」

這一下子,立即就有不少漢子表示,自己也想要討個婆娘。

參將正叉腰,指著一個漢子,不屑道:「李二狗,你就不要瞎參和了,你家那婆娘要是知道你還想要討個婆娘,怕是讓你晚上下不來床!」

「哈哈哈!」

頓時,這堤壩上笑聲一片。

朱英正吃力的挑著擔子,把裡麵的沙包重重扔進水中。

褐色的洪水,沾濕他龍袍的衣角。

「你們在說什麼,這麼好笑?」

他對參將問道。

參將傻眼了。

他可是親自隨著武昌的布政史陳惟一起迎接的朱英,知道他乃是當今的皇上。

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皇上竟然親自挑著沙土來到了堤壩上。

「老天爺,我看著啥了?」參將不敢相信。

不僅僅是他,就是那些將士們也不敢相信,皇上竟然親自來到堤壩上。

朱英看著傻眼兒的眾人,隻好說道:「大家都好好乾,一定要把洪水堵住!」

「武昌府的老百姓們,可還等著災後重建家園!」

參將和那些官兵們連忙施禮,高聲回道:「皇上且放心,我們就算是拚了命,也要把這洪水堵住!」

朱英卻大聲道:「你們的命那也是命,不能強求,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將士們感動不已。

李景隆喘著粗氣,大聲道,「皇上放心,兒郎們必當奮勇爭先。」

「為了大明,為了大明的百姓,我們一定會堅守在最為危險的地方,保身後的百姓平安!」

有了朱英的鼓舞,再加上,獨輪車、車鬥,決口也被堵住了。

接著,便是清理都城內的洪水。

地勢比較低窪的地方,要人工一桶一桶地提出來,然後倒在城外的水渠裡麵。

而關於大明皇帝朱英親自賑災,解救百姓、挑砂堵住決口,還分發糧食,慰問百姓,懲治幾個貪官汙吏的事跡,也被廣而告之。

畢竟各地的災區百姓,也都見到了朱英,也聽到了朱英親自鼓舞士氣。

所以,這一番災情之中出現的那種對朱英不力的謠言,最後都銷聲匿跡了。

什麼朱英命犯太歲,登基之後,老天爺不滿。

又或者,朱英乃是假的皇長孫,所以老天爺十分震怒,降下了暴雨。

各種各樣的謠言。

還有官員真的冒著生死的危險,請求朱元璋另立皇太孫。

又或者是讓朱英下罪己詔。

可惜,朱元璋雖然老了,這手中的刀,可比以前更快了。

殺起官員來,絲毫不手軟。

至此以後也就沒有官員敢冒著生死的危險,搭上一家老小的命死諫。

那是真的會死。

謠言止於智者。

朱英手中的勢力可比燕王朱棣大多了,至於那些世家大族,也比不過朱英手中的商會。

商人們都知道,跟著朱英才能吃到肉。

自然願意幫朱英說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