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災後重建(1 / 1)

加入書籤

百色城。

這一次的洪災,雲貴等地一點兒影響都沒有。

隻不過,準備建造繁華都城百色的工程,因為一場洪災而停了下來。

臨滄之地也停工了。

因為物資供應短缺,一部分糧食都用來賑災了。

不過,也不能停工太長時間,因為這些工匠都是來自於大明各地,他們每天也都需要吃食。

要是停工時間長了,他們肯定會有擔憂起來。

不僅如此,也會增加朝廷的負擔。

為了不讓這兩個地方的工程停下來,朱英隻好減緩了琉球的建設。

把物資先運送到了臨滄和百色。

事情已經做到了一半,不能因為一場洪災就半途而廢。

安南的百姓們可都看著在。

為了能夠及時補充物資,也為了能夠支撐大明的災後重建。

朱英不得不向漠北的瓦剌、韃靼、兀良哈和談,用一些物資換了一批羊肉,又低價賣出物資,換一批錢財用來賑災。

不僅如此,還讓鄭和、梅殷再一次下西洋,從天竺、波斯、忽魯謨斯、羅馬等帝國那裡收購物資。

因為洪災沖毀了不少良田,糧食也成為了他們現在短缺的物資。

雨停之後,洪水不在那麼湍急之後,局麵卻更壞了。

四野之中,那些藏身起來躲避洪水的災民,拖家帶口的從各處瘋狂湧向開封這座大城。

他們身無長物,飢餓多日。

有的人甚至全靠一口氣撐著,剛到城牆下麵,就緊緊的閉上雙眼,再無聲息。

「這數萬人不能紮堆在一起!」

武昌府的城牆上,看著城外災民的朱英對陳惟說道,「要分隔開安置,都聚在一起,若是鬧病,誰都控製不住。把城裡的郎中都組織起來,醫館都準備好藥材。」

「臣已經命人去辦了!」陳惟咬著牙,低聲道,「若有身上染了傷寒等疫病的,臣讓官差把他們挑出來,單獨安置!」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古代有沒有什麼疫苗,更沒有什麼特效藥,中藥的療效雖然能夠根治,但是時間比較長。

一旦有人感染了什麼瘟疫,那就是一傳十、十傳百了。

西洋之地的一場黑死病,直接殺死了百萬之多。

朱英不想大明也出現大麵積的瘟疫交叉感染,那樣的話,情況會比洪災更為嚴重。

這也是朱英最為擔心的一點。

忽然,城牆下數萬的災民中,一陣混亂喧嘩。

原來是,靠近城牆的位置,粥棚裡泛出了炊煙。

百姓們蜂擁的朝粥棚沖去,但卻被官差的皮鞭棍棒還有軍兵的刀槍阻攔。

「都排好隊,誰要是膽敢搶糧,嚴懲不貸」

「保持清淨,都飢腸轆轆了,還有力氣說話,看來,你們是不餓啊!」

「劉大壯,你負責帶隊巡邏,誰要是敢惹是生非,直接抓起來,先打二十大板!」

城牆下,守備親自坐鎮,為的就是防止有災民暴亂。

百姓畏懼官差和軍兵,隊伍稍稍安穩一下,但等了半刻鍾,隻見炊煙不見鍋開。

其實那炊煙也未必是炊煙,燃料奇缺用的是濕木頭,泛起的都是嗆人白煙。

這時,有一群書生出現了。

他們沉默著,推著幾個推車走出城門,推車上,是一本一本的書籍。

為首之人,乃是這武昌府書院的院長。

「張將軍,用這個生火吧。」

「洪水來時,沒有淹沒藏書閣,這些書籍都是乾的,用來生活,讓百姓們好早些吃上一口飯。」

「想來,聖人是不會怪罪我等。」

張將軍抱拳道:「好,我為他們感謝你們。」

他也沒客氣。

這尋找到的木柴都是濕的,這才停了雨,太陽雖然大,溫度也升起來,可是已經沒時間等到曬乾柴火了。

城牆上,朱英嘆息一聲,「糧食不必太省,要給災民吃飽!」

「各地都運糧過來了,一定要照顧好百姓的肚子!」

陳惟躬身道:「臣遵旨!」

各地的災情都得到了控製。

暴雨停了。

洪水也慢慢地退去。

而朱英也終於回到了應天府。

第一時間就召開了朝會。

「朕打算免去各地災區一年的丁稅,不知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這一次,大明受災的地方可不少。

免一年的丁稅,那就有些多了,到時候,這朝廷很可能會沒錢。

李原名第一個站出來,躬身道:「皇上,不可。」

「丁稅乃是國朝之本,如若免去丁稅,到時候國庫空虛,又該如何發放以工代賑的餉銀?」

「而且,免去受災地區的丁稅,那那些未曾受災的地區的百姓,自然會有一些不滿。」

「人心不古,丁稅一事,事關重大,如若免去,臣以為,隻需要免去災情最重的開封府、武昌府、鄭州府這三地便可。」

「其餘之地的災情並不嚴重,還是有一些收成,可以降低丁稅,而不能免去。」

李原名的建言,也得到了不少大臣的同意。

真要是免了。

國庫沒錢,朱英肯定會想辦法。

他們擔心,到時候又要拿他們大臣們開刀。

上一次,貴勛們可是忍痛割愛,到現在都還元氣大傷,而這一次又因為洪災,恐怕,這今年的田稅,他們要變賣家產了。

「皇上仁德,不忍百姓受苦。」

「但臣以為,災情之後,不單是安置災民的問題,還有重建的問題。」

「黃河決口,河南道顆粒無收,全靠朝廷的救濟,天下各行省的幫扶,也不是長久之計。應當盡快處理水患,讓百姓重回家園,才是安民之良策!」

「免去丁稅,也隻能穩一時。」

「百姓確實受災嚴重,顆粒無收,但是受災比較輕的地方,還是有收成的。」

「應當以這些收成支援重災區,好讓武昌府、開封府、鄭州府等地能夠災後重建。」

劉三吾站了出來,支持李原名的建言。

而徐增壽也站了出來,表示不能免去所有再去的丁稅,應當免重減輕。

朱英也就答應了下來。

除此之外,便是這災後重建了。

朱英提出要趁此機會,建造更好的鄉鎮,把以前零散的村民都聚集起來,建立一個大鄉鎮,也好統一管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