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陷陣(求追讀!養書的兄弟們,回來吧!)(1 / 1)
「算算時間,遼軍也該來了...」駕前東麵排陣鈐轄張耆看著即將低完的沙漏,心不免糾成一團。
石保吉分給他的兵力隻有三千,而這三千人要擋住遼軍三萬人的兵鋒...
遼軍來了!
等不及張耆多想,沙漏方才落下最後一粒砂礫,西北前線的守軍就發現了遼軍的身影。
「為何又會有一支遼軍出現?」宋軍將士嚇得肝膽俱裂,但多場戰鬥磨礪出來的軍事素養還是讓他在第一時間喊道:「敵襲、敵襲!」
沉悶的號角聲立馬接上,響徹軍陣西北。
「弩箭手放箭!長槍兵往前頂!」張耆壓下了心中的一切情緒,按照預定計劃下著一道道軍令,軍旗起起落落、傳令兵進進出出,在極短的時間內重新構造出一道防線。
一道薄弱的防線。
一線將士半數以上都去支援中部的戰事了,雖然張耆指揮及時,但西北防線上還是出現了一大片空缺。
箭矢零落,但遼人的火力可充足得很!
一輪齊射過後,戰車便被「白雪」所覆蓋。
「殺!到澶州城內過春節!」
蕭末掇一馬當先,座下神駒肌肉隆起,在距離車鎮還有兩步遠的距離猛然躍起,就直接跨了過去,落到了軍陣裡麵!
長槍一掃,就掃翻三五個宋兵,銳不可當!
宋軍軍陣之中豈能見遼人猖狂?
重箭環射不斷,但蕭末掇提起一個宋軍將士的屍體擋去致命傷害,剩下幾隻箭矢落在他的身上也不在意。
有一必有二,蕭末掇越過戰車之後,他身後的遼兵也一個個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宋軍精心準備的第一道防線竟如平地一般不能阻攔遼軍分毫。
騎兵持長槍橫沖直撞,如削皮一般將躲在戰車後麵的宋軍層層削弱,幾乎是片刻不及,前線宋軍便敗下陣來,蕭末掇馬上就要奪得頭彩。
但此時張耆的指揮終於發生了作用,他親率六個指揮往猶如一張大網般向前逼近,要將馳騁的遼軍騎兵籠罩其中。
前方三層長槍手、中間三層刀斧手、後方三層弓弩手,層層疊疊,一點一點將被遼軍吞進腹中的土地給奪了回來,也極大地壓縮著遼軍騎兵的活動空間。
槍手刺、刀斧手砍,一旦遼軍騎兵從馬上落下就會被踩成肉泥,或者連落下的機會都沒有,被刀斧手砍得人馬俱碎!
但蕭末掇卻是不懼,左手一把握住朝著他腦袋劈來的巨斧,刺向他胸膛的長槍更是避都不避,繼續逼近,將長槍崩斷成數塊。
左手奪巨斧,右手長槍刺出,一者砍入宋軍頭顱半尺,一者如長了眼睛似的趁著甲胄的間隙刺進宋軍的咽喉。
活動範圍是一縮再縮,但好歹也是守住了一方「淨土」,遼軍的後續部隊也源源不斷地增援過來。
三千宋軍也毫不退讓,與遼賊在這百步寬的戰場上對捉廝殺,喊殺聲響徹雲霄!
甲胄與甲胄碰撞,陣型被沖散還原再被沖散,隻能通過旗幟的擺動來大致觀察局勢...
局勢不妙啊!
蕭末掇一員無雙虎將,進了這戰場就如魚入汪洋,大殺四方!
跟著他一同前來的遼軍本就是軍中精銳,白天又睡過一覺,此刻精神飽滿,熱過身後,是一刀強過一刀。
一線的宋軍漸漸有些支撐不住了。
「蕭末掇!」宋軍軍中傳來一身大喝,隨後是十幾支箭矢射來,蕭末掇身旁侍從也不是等閒之輩,一一為主將攔下。
蕭末掇循身望去,是宋軍東麵排陣鈐轄張耆再也看不過眼,親自帶著最後百餘位騎,奮力一躍,也加入了戰場。
「宋賊,你們還是這般無能,連射出去的箭都是軟趴趴的!」蕭末掇將當初劉銘對遼軍的嘲諷又還了回去。
張耆隻管前沖,卻是不理,笑吧,笑吧,這世上不是看誰笑得最好,而是看誰能笑道最後!
待會兒有你哭的時候!
「蕭末掇,你爹曾敗於我大宋好兒郎之手,羊山之戰時流的血,你們舔舐乾淨了嗎?」
「讓我試試你有你父親幾分成色!」
張耆持長柄大斧沖殺至陣前,已要和蕭末掇接觸。
羊山之戰!
大遼最精銳的重甲鐵騎鐵林軍被絞殺得灰飛煙滅,那是大遼騎兵部隊裡麵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
若它還在的話,哪還有張耆說話的份,早被當成螞蟻給碾成了肉餅。
但現在碾也不遲,去陪鐵林軍吧!
「殺!」
你可以走關係,但不能沒實力!
趙恆還沒有發跡之前,張耆的榮耀也都是在馬背上取得的!
猶如刑天附體,戰斧接連三次劈砍,竟將蕭末掇的一杆長槍從中間劈砍成兩半,蕭末掇手上沒了武器可擋,接下來一斧就是他的頭顱。
可蕭末掇卻是平靜至極,臉上一點都沒有即將喪命的恐慌感:「鬧夠了沒有!」
從身旁抓過一個親兵幫自己擋下這致命的一斧,再順勢接過另一旁長槍刺入張耆肩膀。
就連肩甲都一同碎裂!
「死!」蕭末掇麵色猙獰,正打算取了張耆性命,再不濟也要卸他一隻肩膀。
「退!」軍中也有願為張鈐轄效死的健兒不顧自己性命地將一斧送到蕭末掇麵前,身上瞬間挨了三四道槍傷。
「找死?滿足你!」蕭末掇將長槍抽出,徑直在那個不知名的宋軍將士脖頸那兒捅了兩個洞出來。
張耆也得到幾息喘息的時間,強忍著肩膀上的劇痛2,和蕭末掇再戰了起來。
但全盛的張耆尚不能對蕭末掇造成什麼傷害,受了傷的他就更不是蕭末掇的對手了!
幾個回合間就落入了下風,十幾個回合後,更是有被蕭末掇活活打死的風險。
主將拚殺不成、後援又乏力至極,宋軍軍陣再一次有了被擊潰的風險,已經有不少將士被逼著跌落到戰壕之中去。
遼軍實控範圍的擴大已經勢不可擋,後方已有一大片戰車被清理開,更多的遼軍鐵騎加入了戰場。
「張鈐轄,我來助你!」
此聲猶如天籟!
前線三千宋軍苦等許久的援軍終於從右翼支援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