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殿試和戰時狀態(1 / 1)

加入書籤

貢士們的呼聲,傳到朱由檢耳裡,他對此非常重視。

先前不允許四甲五甲進士參加殿試,本就是為了說服大臣增設各科。

如今四明科的地位基本穩固了,自然要變一變。

借著貢士們鬧起的聲勢,朱由檢在常朝上道:

「近日有貢士上疏,言說都為天子門生,他們為何不能考殿試?」

「朕仔細思之,此事確實不妥。」

「諸卿有何見解?」

群臣對此事多有耳聞,出身進士科的他們,大多是不怎麼看得起四明科的。

他們認為這些人適合做吏員,也就是當今皇帝增設的八九品小官。

以四甲、五甲進士身份從八品官員做起,已經算是優待。

當前這個政策,根本就不用改。

但是也有人為他們說話,大學士徐光啟道:

「戶部、司農寺等衙門,如今有不少明算科進士。」

「這些人相比進士科官員,對戶部事務更加熟練。」

「他們在數算上比普通進士更好用,經濟上很有才乾。」

「臣以為應該給他們殿試的機會,在更高的位置上發揮。」

戶部尚書畢自嚴忙得焦頭爛額,當然希望手下有更多能做事的人。聞言當即附和,認為應該提高明算科進士地位。

太府寺卿、司農寺卿等戶部係官員,同樣出言贊同。

工部因為增加了商業職責,同樣有不少明算科進士。尚書商周祚等人,隨著附和此議。

在後勤部長閔夢得也出言贊同後,三年前主持明法科考試的袁可立道:

「明法科的進士精通法律,他們在三法司比普通進士更熟練。」

「陛下重製禮樂,使用禮法治國,臣以為應該給他們殿試的機會。」

三法司官員聽到這話,那是不得不贊同了。

就算先前不想說話,也不得不附和袁可立的觀點。

在這些人營造的聲勢下,劉宗周、董其昌等人,也出言說應該給明經科、明書科進士上升的空間。

錢謙益更是說道:

「進士和元士皆可考選庶吉士,臣以為不當把四明科進士排斥在殿試之外。」

「應該給他們考試的機會,真正成為陛下選拔的人材。」

認為恩出於上,進士名次如何,需要皇帝決斷。

朱由檢聽他從皇帝立場出發,心中更是高興。覺得在磋磨錢謙益幾年後,這個人已經成為可用的人才。

群臣也變成他想要的樣子,一個個出言支持,將朝堂上的意見統一起來。

那些反對的人,根本連話都說不出來。

見此,朱由檢道:

「傳旨,允許明法、明算、明經、明書四科進士,同樣參加殿試。」

「原本的四甲、五甲進士如果表現好,可以升為二甲、三甲。」

「原本進士科的進士,則從三甲進士起。」

這個決定道出,那些心裡對此有異議的,也齊聲稱頌起來:

進士科的進士從三甲起步,意味著沒有人會降低等級。

皇帝是給所有進士施恩,讓他們從更高的官位做起。

可以說,朱由檢是用增加高等級進士的名額,降低競爭烈度。

群臣對於這種好事,當然非常歡迎。

但是也有人不滿,參加朝會的衛尉寺卿劉僑道:

「陛下,進士科、四明科皆能參加殿試,為何武科不許?」

「臣以為武舉同樣要有殿試,給武進士成為天子門生的機會!」

這個提議道出,朝堂上的文官紛紛側目。

更多的人則望向皇帝,推測這多半是皇帝的授意。

顯然,皇帝想趁著給四明科進士殿試資格的機會,增加武舉殿試。

以此加強對武官的掌控,培養天子門生。

這件事情,文官出於對武將的輕視大多不樂意。但是在各科都能參加殿試的情況下,他們單單反對武舉殿試,又顯得太過小氣。

最終,在爭論一番之後,朱由檢在袁可立等人的支持下,通過了舉辦武科殿試的提議。

從崇禎四年開始,武科同樣有殿試。

文官則極力堅持,文進士和武進士不同,不能一起殿試——

實際仍舊把武進士排除在外,不和文進士等同。

朱由檢對此也沒辦法,他不可能壓著群臣把文進士和武進士放在一起殿試,最終隻能分兩次舉行,文武殿試分開。

-----------------

確定這些之後,朱由檢告誡群臣道:

「遼東戰端已開,朕希望所有人恪盡職守。」

「從即日起,樞密院進入戰時狀態,全麵主持遼東戰事。」

「這是關乎大明前途的戰事,如果有必要,朕會下令全國戒嚴,進入戰爭狀態。」

「調動一切力量,爭取此戰勝利。」

這番話語,既是告誡,也是威脅。

警告群臣如果不盡全力、導致戰事不利,就別怪他不顧默契,用戒嚴獨攬大權。

如果有人拖後腿、故意對遼東戰事搞破壞,那就不僅是他的敵人,還是群臣之敵。

朝堂眾官聞言,頓時神色肅然。

經歷過戒嚴的他們,絕不希望再次經歷。

先前那次戒嚴,已經讓皇帝極大地擴充了權力。

如果再來一次,誰也擋不住皇帝獨裁。

一時間,很多人心思百轉,琢磨著如何應對此次戰事。

朱由檢則在告誡後,又向袁可立道:

「樞密同知袁可立聽令:」

「朕任命你為戰時委員會主任,全權負責遼東戰事。」

「無論兵馬調動,還是武器生產,但凡涉及遼東戰事,皆可全權處置。」

「籌備戰時大本營,準備全國戒嚴。」

將遼東戰事主導權,正式交給袁可立。

對群臣的戒嚴威脅,也進入籌備階段。

群臣聞言色變,紛紛勸阻皇帝。

認為把大權交到一個人手上,實在太過危險。

但是朱由檢對此,卻是一概不理,獨斷道:

「袁卿是樞密同知,若是他還不能信任,朕又能依靠誰?」

「至於戰時大本營,那是實施總動員、總體戰的機關。如果有必要建立,朕會兼任統帥。」

「希望大明不要走到那一步,被敵人逼著全國動員。」

嘴上這樣說著,朱由檢卻仍舊吩咐參謀部做好調動兵馬的準備。

各地動員多少、能調遣多少兵力北上、沿途後勤如何……都要做出安排。

他不希望事到臨頭慌亂,湊不出足夠的兵力。

打算借這次遼東之戰,把大明的戰爭潛力發揮出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