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麻煩上門!遠離工匠之事!(1 / 1)
回到乾清宮。
朱見深臉色不太好看。
今日所見匠人們的慘狀至今歷歷在目。
可這僅僅隻是其中之一罷了,還是他這位少年天子不能改變的問題。
大明所麵臨的問題實在多的數不勝數,想要打造一個強大的國家真的是千頭萬緒,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
「金英,皇家鍛造局朕就交給你負責了。」
「這是朕寫的管理辦法,你照章辦事即可,燧發槍極其重要,希望你能明白朕的意思。」
聽到這話,先前還有些悵然的金英,立馬就變得精神了起來。
他還以為是一代新人換舊人,陛下對自己這個老太監感到不滿,所以才把自己打發去做那什麼皇家鍛造局掌事太監。
但是聽了後麵這話,金英立馬明白了,自己聖眷仍在。
燧發槍?
那到底是什麼火器?
竟然值得皇帝陛下如此重視?
不過金英畢竟是內廷大璫,而且是老祖宗那種老人,有些話他現在不得不說。
「陛下,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皆重儒學,尊其為顯學,陛下切莫因小失大啊!」
金英的話外之音,朱見深自然聽得明白。
「從古至今一直是這樣,難道就是對的嗎?」
「同樣從古至今,哪一樣器物不是出自工匠之手?」
「若無這些匠人鍛造火器,哪裡還有什麼威震天下、追亡逐北的神機營?」
「偏偏歷朝歷代隻重儒學,卻忽略了做實事的匠人,以致於那些文人士子越發跋扈!」
聽見這話,金英臉色微變,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少年天子,對文臣集團意見很大啊!
正當這個時候,一名禦用太監匆匆走了進來。
「陛下,翰林學士高穀、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瀅求見!」
「嗬。」朱見深眼神一變,冷笑道:「消息蠻靈通的嘛,朕前腳剛向匠人們示好,他們後腳就追了過來,這就坐不住了?」
天官王直,吏部尚書。
顧命大臣胡瀅,禮部尚書。
內閣翰林學士兼工部尚書,高穀。
這三位,如今稱得上是縉紳領袖了。
胡瀅老尚書執掌禮部近三十年,本就是德高望重的一代大儒。
而天官王直出身吏部,執掌官員詮選,地位權勢不必多言。
至於翰林學士高穀,他剛剛從陳循手中接掌翰林院,不亞於士林領袖。
這三位聯袂而來,朱見深不用猜都知道,他們想要說什麼。
他們啊,是來興師問罪的。
但避而不見,也不是辦法。
更何況朱見深問心無愧,有什麼見不得人的?
片刻之後,三位朝堂重臣齊齊走了進來,行禮之後各自落座。
還未等朱見深開口,高穀便急不可耐地出言道。
「敢問陛下,為何要破壞太祖祖製,擅自改動兵仗局,成立什麼『皇家鍛造局』?」
高穀脾氣執拗耿直,直截了當地就這麼開了口。
朱見深也沒慣著他,冷冷答道:「高學士,兵仗局隸屬於內廷,這應該不是你操心的事情吧?」
高穀聞言一怔,倒是被問住了。
的確,兵仗局乃是內廷八局,與外朝毫無乾係。
這內廷內廷,說白了就是皇宮的下屬機構,皇帝想怎麼玩怎麼玩,不屬於外朝事務,外臣也無權過問。
瞧見高穀吃癟,天官大人這才沉聲道。
「陛下,奇技因巧難登大雅之堂!」
「陛下正值青春年壯、篤誌於學的大好時光,應沉下心來進學修德,每日經筵講學……」
王直畢竟人老成精,所以這話講得很有技巧。
他並沒有像高穀那般,直接上來就「興師問罪」,而是將話題轉移到了經筵日講上麵。
經筵日講乃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製度,也就是皇帝太子的帝王教育。
這本是儒臣接近皇帝,影響其行為、涵養其德性的唯一機會,儒臣自然十分重視。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少年天子年僅十一歲,正是進學修德的大好時光,卻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即便去了日講也是裝模作樣。
如果僅僅如此,那也就罷了,畢竟皇上還很年輕,他們這些儒臣還有大把時光可以培養引導。
結果不成想今日少年天子去了一趟兵仗局,竟然對那些卑賤匠人示好!
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畢竟少年心性,如果一旦受到什麼蠱惑,走上了歪路,那大明可就真的完了!
萬一少年天子收到那些卑賤匠人蠱惑,醉心於那些奇技因巧,成了一個木匠皇帝,那大明朝可不是真完犢子了嗎?
正是基於這種憂慮,王直、胡瀅與高穀三人合計之後,這才匆匆忙忙地趕了過來。
「皇上,您還年少,有空多讀一讀經史子籍,方才知何為微言大義!」
「皇上不要忘了,您是先帝苦心挑選出的嗣君,如若皇上沉迷工匠之事,如何對得起先帝的在天之靈?」
胡瀅畢竟是五朝元老,顧命大臣,所以他的分量極重,此刻擺出一副倚老賣老的姿態,朱見深也不好指責他什麼。
而且人家可是打的感情牌,拿先帝來說事。
總之,三人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不要臉,都在規勸朱見深遠離工匠之事,專心進學修德。
至於這「學」與「德」,就是儒學裡麵的東西了。
說白了,今日這三位巨頭前來,就是勸他朱見深「改邪歸正」的。
「三位愛卿,儒生是國之命脈根基,但工匠乃是強國之本!」
三人:「???」
工匠?
強國之本?
你倒是真敢說啊!
這話要是傳揚出去,隻怕瞬間就會引起渲染大波。
少年天子這已經不是受到蠱惑了,這是已經深陷其中了啊!
「你們這些文人士子,當官的當官,做士紳的做士紳,榮華富貴享受不盡,但總得讓其他百姓子民吃上飽飯吧?」
「你們知道那些工匠過著什麼日子嗎?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孩子被活生生地餓死,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糧食!」
「這就是你們平日裡高喊的太平盛世,四海升平?」
三人:「!!!」
啊這……
那些匠人日子過得這麼慘嗎?
三人麵麵相覷,有些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