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嗎?(1 / 1)

加入書籤

皇帝需要做什麼?

首先要做的就是隱藏自己的想法,不使臣子輕易猜到帝王思想。

有太多的臣子都善於揣摩上意,皇帝輕易暴露自己的想法,就會有那想走捷徑的小人,對其投其所好,以達到自己飛黃騰達的目的。

而皇帝也會成為別人上升的梯子,這是作為帝王最忌諱之事。

比如說現在,朱見深不過是在兵仗局對匠人示好,就成功引得三位朝堂重臣聯袂而來勸諫。

落到這些儒臣眼中,這就是少年天子受人蠱惑的最好證據。

畢竟他還很年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最是容易誤入歧途。

朱見深這位少年天子,還是稚嫩了些。

或者說,在天下人眼中,他還是個稚嫩的少年。

此刻朱見深有些無奈,麵對王直這三位朝堂重臣。

「朕知三位愛卿的用意,所以三位愛卿不必多言了。」

「今日朕不過是有感而發罷了,至於皇家鍛造局一事,兵仗局本就隸屬於內廷管轄,外朝無權過問,三位愛卿請回吧!」

少年天子這話,說得算是客氣了。

畢竟是他皇帝,難道還不能管理內廷了?

王直聞言眉頭一皺,臉上的溝壑更深了幾分。

什麼「皇家鍛造局」,其實他們一點都不在乎。

今日前來,正是為了規勸少年天子「改邪歸正」,不要把精力放到那些奇技因巧上麵。

然而少年天子這個態度,卻是令他們很是憂慮。

匠人匠人,都是一些精通奇技因巧之輩。

如果放任少年天子與之來往深交,隻怕他會在歧途上越走越遠!

進學修德,讀書習字,通曉大義,治國理政……這些才是少年天子應該做的!

「皇上,臣聞『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今皇上貴為大明天子,一言一行皆可影響天下,安能率性而妄為,置國家子民於不顧?」

高穀一向頭鐵,此刻不但引用了名相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語氣也變得不客氣了起來。

似乎在他眼中,少年天子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大問題!

奇技因巧,最擅長蠱惑人心。

少年天子現在已經露出了這種傾向,如果不加以勸阻的話,將來定然要釀成大禍!

「夠了!」

隨著一聲怒斥,朱見深緩緩起身,眼神冰冷地注視著高穀。

「怎麼?朕不過是對那些匠人好一點,現在就變成了昏君不成?」

「高大學士,那你來告訴朕,這大明是誰的?」

此話一出,眾人皆驚。

王直、胡瀅二人麵麵相覷,驚得頭皮發麻。

天下是誰的?

還能是誰的?

當然是你們老朱家的啊!

少年天子這話誰敢接?

隻怕接了就是一個死字!

然而高穀頭鐵那是出了名的,毫不畏懼地朗聲回答道:「這天下當然是皇室的!」

現在的皇室,自然就是老朱家!

「哈哈哈!」朱見深聞言朗聲大笑,「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朕看不是吧?」

「你捫心自問一下,我老朱家才用了多少錢財,而你們這些文臣儒臣,又占據了多少錢財?」

「這天下真是我老朱家的?那國庫裡的錢糧朕可以隨意調動揮霍嗎?」

麵對少年天子的連番質問,王直與胡瀅已然眉頭緊鎖,然而高穀卻還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程度。

「當然不可以,國庫錢糧乃是一國根本,事關大明江山社稷,更關乎到天下民生福祉,陛下當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若陛下恣意妄為,置天下民生於不顧……」

「空口白話誰都會說,高大學士張口閉口就是民生福祉,那朕倒是想要問問高學士,這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口口聲聲地仁義道德為民請命,背地裡哪一個不是做盡了男盜女娼的勾當?」

「高學士兼任工部尚書,想必從未去過工部管轄的軍器局吧?高學士不妨去軍器局看看,那些匠人是不是過得像乞丐一樣?」

高穀聞言一怔,他貴為內閣首輔,工部不過是兼職,自然不可能閒得沒事去看那些匠人。

「皇上,就算有貪官汙吏,那也隻是少數,大部分官員都是通過科舉大考篩選出來的賢才乾吏……」

「嗬。」朱見深忍不住冷笑道,「賢才?乾吏?他們『賢』在何處?他們又算是什麼『乾吏』?」

「除了每日風花雪月、飲酒作樂外?他們還做了什麼?江南賦稅問題,你高穀難道就不知道?這滿朝文武難道也不知道?那你們解決了嗎?你們有什麼治國良策嗎?」

「一個個隻知道屍位素餐,明哲保身,說得比唱得好聽,現在還有臉指責起朕的不是了!」

「朕就算是年幼無知,那也在想辦法解決國家隱患,可你這位高大學士呢?為我大明做出過什麼政績?」

高穀聞言一驚,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但是他好像根本無法反駁或者說無法繼續辯解下去了。

江南賦稅拖欠嚴重,地方士紳肆意兼並田地盤剝百姓,卻無人為百姓主持公道。

江南百姓早已經是怨聲載道,與朝廷離心離德,長此以往下去甚至極有可能釀成民變與叛亂!

偏偏這件事情,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或多或少都有耳聞。

然而誰都不願意做那個出頭鳥,毀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所以這問題就因此被擱置,以致於愈演愈烈!

「皇上,臣……臣……」

「高學士,你說這天下是我老朱家的,那朕想問你一句,這天下的田地,是我老朱家的多,還是你們這些士紳的多?」

「什麼狗屁『耕讀傳家』?能把兼並田地魚肉百姓說得如此高端大氣,也就隻有你們這些無恥的讀書人了吧?」

所謂「耕讀傳家」,不過是為讀書人為他們兼並田地的惡行蒙上的一塊遮羞布!

一個讀書人通過科舉大考,隻要考中了秀才就可以獲得功名,搖身一變成為士紳!

然後這些士紳就開始通過各種手段兼並田地積累家財,進可成為朝廷命官盤剝一方,退可為地方鄉紳魚肉百姓。

所以,功名堪稱是讀書人進退皆可、全然無害的命脈根基!

「高學士,朕看你心緒不寧,隻怕是勞累過度了。」

「既然如此,內閣事務你就不要過問了,專心做你的工部尚書吧!」

「明兒個高學士去工部軍器局看看,看看那些匠人過著什麼樣的艱苦生活,你再來告訴朕什麼是仁義道德!」

高穀:「!!!」

完了!

這是被……逐出內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