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反擊——江南之後,江淮不穩(1 / 1)

加入書籤

劉裕能夠在司馬懿麾下崛起,這靠著的自然是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而在這一係列的戰鬥之中,曾經差點把江東給掀翻了的天師道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敵人了。

而這麼重要的一場大戰,司馬家全部身心都在這裡,諸葛亮的眼睛自然也是不能落下的。

不僅如此,司馬懿恐怕都不知道,在江東爆發內亂的時候,大漢除了在討論要不要順勢覆滅江東之外。

就是諸葛亮親自坐鎮荊州的江夏,第一時間得到司馬家的全部資料都拿了過來。

然後就是對這江南好一通分析。

不過那個時候司馬懿發現漢軍沒有進攻,所以也在有意無意的壓製劉裕的功勞,在保護,或者說隱藏相當一部分人。

但即便是如此,也依舊是有很多消息傳到了諸葛亮的手中。

在這一場大戰之中,諸葛亮在司馬懿的嚴防死守之下的確是沒有提前發現劉裕的存在。

但是在諸葛亮的視線之中,還是發現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家夥。

那就是天師道之中的徐道覆了!

作為天師道的主要將領,或者說惟一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將領,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有且隻有一個。

「天師道那群家夥實在是有些拖累他了。」

事實也的確是如此,在江東天師道即將覆滅的時候,諸葛亮及時動用兵馬威懾江南,讓江南的兵馬大量回撤。

這也導致了孫恩雖然死了,但是徐道覆依舊是帶著相當一部分精銳從戰場上逃離,並且保留了相當一部分有生力量。

這也讓如今的諸葛亮有了可以操縱的地步。

司馬懿將大量屬於自己的嫡係兵馬,以及一些無法讓人放心的兵馬都帶走了。

但是並沒有讓後方就此陷入空虛之中。

此時依舊還是有著諸如何無忌這種司馬家的名將坐鎮,也有諸如吳隱之,盧循這些地方重臣。

甚至朝中還有司馬孚親自執掌,有孟昶等司馬奕提拔出來的良臣輔佐皇帝。

而且司馬懿之前也做過充足的準備,那就是讓人穩定局勢的同時,將所有的船隻都納入了地方府衙的管控。

更是在沿河的各個必經要路都嚴加巡查。

就是為了保證不讓這些人有機會乘坐舟船而來,而以江南的地形,隻要船隻不進入江南,就算是他們有天大的本事也掀不起半點風浪。

所以如今局麵穩定,看似是沒有徐道覆等亂臣賊子的半點機會。

可即便是司馬懿等人都想到了這個份兒上,也依舊是忽略了一個最要命的地方。

其實船隻不通過河流也可以進入江東內部,比如...拆下來帶進來...

好吧,這一點其實就算是諸葛亮都沒有想過,竟然會有人將戰船拆零散了之後從陸路運送進來,然後在腹地重新組裝。

誰都沒想到的事情,那個叫做徐道覆的家夥想到的。

一戰斬殺江左名將,駐守江東後方的大將何無忌!

二戰說服地方重臣,剛剛被司馬家詔安不久的盧循再次反叛,直接在江東腹地打出來了聲勢浩大的反叛之戰。

之後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徐道覆南征北戰,連戰連捷。

司馬孚先後調派數萬大軍配合各地兵馬共計十餘萬人,愣是無法遏製住徐道覆的進攻。

這個當初不起眼的天師道將領,如今在沒有了孫恩的控製,並且盧循對於這個姐夫也已經無法遏製的時候。

徐道覆終於展現出來了屬於自己的光彩,打得江南連連告急。

敗報和求援的書信不斷送往司馬懿的手中,讓司馬懿的心中也是逐漸開始急迫。

「此時的司馬懿,應該是有些著急,也有些猶豫了。」

如今坐鎮江夏後方本想穩定荊州的司馬懿看著後方傳來的戰報不斷發呆發愁。

而同樣正在聚攏兵馬的諸葛亮,也已經得到了江南傳來的消息。

他從之前的消息之中已經看出來了,徐道覆的手段很是強硬,雖然不是什麼頂尖兒的名將。

但就以現在的局勢來說,除了劉裕和那個突然坐鎮南郡,一人遏製住王鎮惡猛攻,陸遜策應的劉牢之以外。

應該不好說還有人能夠在江南穩勝此人了。

不僅如此,他畢竟是有根基存在的,孫恩覆滅的太快,還有不少問題沒有解決乾淨。

所以一旦再次出現動盪,並且不能快速遏製的話,那麼問題就會變得非常嚴重。

因此這件事情,必須要重視了。

當然,關羽等人對於江南的戰場情況並不是非常上心,他們更加在乎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劉裕可會被調回江南?司馬懿又會作何應對?我等如此征調大軍是否會白忙活一場?」

對於這些問題,諸葛亮則是接連搖頭。

「司馬仲達這個人啊,原本還有些大略和遠見,隻不過在這江南的泥濘之中太久了,已經被他們...嗬嗬嗬嗬...

此時司馬懿太看重自己和他們司馬家的未來,失去了一名統帥最重要的操守。

如此一來,他雖然訂單新,但為了家族穩定,為了他日後不被我等清算,他肯定還要繼續僵持的。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讓劉豫回去,畢竟劉裕對於那些人來說,有能力還有威望。

隻需要劉裕回軍,他們放棄南陽,司馬懿從江夏離開進入襄陽。

最多三個月時間,劉裕就能夠秋風掃落葉一般解決掉後方的一切。

可如此一來,司馬懿要親自麵對我等,若是打輸了害怕前功盡棄,若是答應了又擔心我等遷怒他的家族。

所以他不敢親自和我等對陣。

而且劉裕這一戰威望已經很高了,加上還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前科。

司馬懿的心中恐怕已經有了想要遏製此人的想法。

要不然也不會任憑對方在宛城和我等對峙而如此無動於衷。

如此考量,劉裕想要撤離,司馬懿想要回軍,都還需要那麼一些時間的。」

「丞相是說江南還有變故?」

「不是江南還會有變故,是江淮還會有變故。」此時諸葛亮已經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戰場的另一側。

「亮如此大範圍的抽調兵馬,就連江淮都空出來了不少,司馬懿如何會不知道從江淮出手?

可...他真就以為現在江南的情況,他司馬家還能一言九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