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江淮大敗,諸葛再興兵!(1 / 1)

加入書籤

諸葛亮的百萬大軍已經逐漸開始在弘農,洛陽,乃至南陽一帶開始聚集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調動的不僅僅是河北和關中的兵馬,徐州乃至東線重鎮江淮的兵馬也是有所調動的。

此時駐守江淮的大將姚紹都開始有些懷疑,這個時候為了支援西邊的戰場抽調江淮的兵馬前去。

這是不是諸葛亮想要借刀殺人了?

好在姚紹不是姚萇或者是已故的姚襄等人,他和姚家的另一個後起之秀姚興雖然還沒有完全融入大漢,但是要比長輩們忠誠許多。

畢竟劉禪和諸葛亮在拉攏人心上都是很有一手的。

而且劉禪對他們算是真的不錯,所以姚紹隻是不斷給諸葛亮送去書信,勸說諸葛亮不要輕易動用江淮的兵馬。

但是麵對諸葛亮的強硬要求,即便是姚紹最後也隻能是同意了下來。

不過諸葛亮也沒有讓姚紹一味的擔心,而是給了姚紹一個保證。

「江南恐怕很快就會有兵馬到來,但爾等無需擔心,任憑對方如何叫嚷,隻需要死守城池即可。

不許出兵,不許試探,也不可不戰而逃。

隻需要死守城池,一旦敵軍破城,爾等撤離可保無罪。

若是不戰而逃,死!」

諸葛亮的密信也算是給了姚紹一個最基本的保證,不過這封信依舊是讓姚紹心中有些惶恐的。

而這種不安的感覺,在謝家叔侄到來之後,徹底達到了巔峰。

謝家叔侄進入江淮戰線的第一時間,就擺出來了戰船數千艘,大大小小的戰船幾乎要鋪滿整個長江。

而從遠方看去,船隻之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兵馬。

擂鼓一響,仿佛能夠撼動天地一般,那聲勢讓同樣是戰場老將的姚紹嚇得差點直接棄城而逃了。

不對,應該說如果沒有諸葛亮的那封命令的話。

即便是諸葛亮沒有大量的抽調江淮方向的兵馬,此時的姚紹也已經將前線大量的兵馬全都撤走了。

畢竟這實在是太過於駭人了些!

鬼知道這群家夥到底帶來了多少兵馬?

而且姚紹也不是沒想過,這可能是對方虛張聲勢的可能,但是在對方擺開陣勢的第三天。

就在姚紹開始懷疑這一點的時候,謝安直接開始對他的江淮防線開始了猛攻。

夜色之下,姚紹感覺最起碼有數萬大軍直接撲了過來,而且源源不斷的進攻他們的防線。

讓他瞬間就感覺泰山砸在了自己的頭上一樣。

而且姚紹在刻意擒拿了幾個進攻的士卒之後,詢問對方這一次到底來了多少人的時候。

他們卻自己也不知道來了多少人,隻感覺幾千條戰船上全都是人,而且後方還有同樣數量極多的戰船和兵馬在陸續趕來。

這些人一看就是尋常的士卒,根本不可能是所謂的死士。

之後他更是不斷詢問這些人,比如他們的出身,他們的主將是誰,結果就是他們的主將各不相同,而且都是有名有姓的存在。

至於他們也來自不同的地方,同時為了這一次的夜襲,他們三五日的時間都不許輕易離開房間和營帳,就是為了不讓一丁點的消息傳到姚紹的耳中。

通過這些東西,姚紹更加確定,這些人來者不善,而且還有極大的陰謀。

所以姚紹即便是沒有被嚇得直接撤離,可也是做好了撤退的準備,而且心中惶恐不安,甚至感染了軍中的將士們。

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知道是誰最後走露了風聲,讓江淮防線的守軍以為對方來勢洶洶,兵馬數量甚至都被傳成了他們的幾十甚至是上百倍。

這一下,軍中士氣就更加的崩潰了。

等到姚紹發現這件事情的時候,已經有些來不及了,甚至就連他自己都已經開始有些慌亂了起來。

在謝家叔侄一次次的猛攻之下,僅僅是一晚上的時間,江淮的第一道防線就這麼硬生生的被推了上去。

而接下來的事情更加要命了。

那就是在姚紹在敵軍攻入營寨之後就選擇了撤離,這給軍中將士們再次造成了些許的混亂和誤會。

原本姚紹想著的是,在沿途收攏兵馬,重新振奮人心,然後再退回到廣陵等地重整旗鼓。

結果在撤退的途中,還不等姚紹重新聚攏兵馬,凝聚士氣呢。

沿途就不斷出現敵軍在鼓噪叫嚷,一陣陣的喊殺聲中,硬生生將他們的士氣給徹底打得崩潰了。

同時,在第三次出現敵軍沖殺的時候,姚紹就知道自己中計了。

如果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小股敵人穿插到他們的後方,然後虛張聲勢罷了。

可這一次接著一次的出現,姚紹自然是明白這就是敵人的算計,甚至從這件事情上他都感覺之前的進攻,是不是也在虛張聲勢...

但就算是他發現了這些也沒有機會了,在一次次的鼓噪和喊殺聲中,晉軍到底是不是虛張聲勢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姚紹的兵馬已經徹底崩潰了,這一次姚紹一路撤退,直到進入下邳這才算是穩定了局勢。

而在這個撤退的過程之中,姚紹也通過一次次的反擊和試探,終於確定了對方從始至終就是在虛張聲勢。

甚至確定了對方那浩浩盪盪的船隻和兵馬也不過是一次連晉軍自己人都騙過去的謊言。

謝家叔侄根本就沒有動用多少兵馬進入江淮,但卻硬生生打出來了如此大的優勢。

姚紹對此悔恨的差點直接抹了脖子。

之後姚紹在下邳不斷構建防線,同時讓人將消息傳到後方,傳給諸葛孔明,並且這一次姚紹是自己給諸葛亮請罪。

直言自己一時失誤,錯判了形勢,在有諸葛亮的提醒之下,依舊是沒有注意到對方的虛張聲勢,導致被晉軍找到了機會。

對於姚紹的失敗,甚至是對於姚紹的請罪文書,諸葛亮卻並沒有任何的怪罪和失望。

他隻是非常淡定的問了一句話。

「慕容垂和拓跋珪那裡解決了沒有,若是沒有什麼問題....就可以調動騎兵南下了!」

「傳令河北,調一支騎兵進入江淮,將戰場直接推回去!」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